自从三十年前大赦天下,民间营商环境一片大好,子虚镇的商队借着发达的水路交通和精美的轻工业制品在全国颇有一番威名。正月初七,寒风瑟瑟的码头上货船都已蓄势待发,这几天正是各家陆续外出经商的时候,再过个三四天,商旅大部队踏上远航之路,子虚镇里便只留下老幼妇孺和一些备考科举的应试书生。
逆着人流,金吉仁一瘸一拐地走下客船,看到岸上几处送别之景,一下想起了自己年轻离家的样子,但他无暇停留。紧了紧身上的棉袄,他就近问了个面熟的小厮,直往玉茗巷赶去。
金吉仁是远近闻名的戏班经理人,他管理的明德剧团很受追捧,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剧团均能满足看客的期待,因此常常一票难求。近年来由于江浙一带地方官员的青睐,明德剧团更是名声大噪,惹同行艳羡。照理说,年后不久正是剧团忙碌的时候,金吉仁又怎会千里迢迢来到子虚镇?小厮不解,但小厮已经暗暗盘算着这几天除了睡觉就在码头上守株待兔,等下次再见金吉仁时可要好好献殷勤,争取讨个几张票。
春寒料峭之中,恰是几朵红色山茶点缀了枝头春意。金吉仁此番舟车劳顿,不为探亲,不为赴约,是求人来了。年前便出发,一路上快马加鞭跑废了两匹千里马,为了节约时间从水路转陆路再转水路,终于在元宵节之前赶到了子虚镇。但金吉仁知道,此行最大的难题尚在玉茗巷。
“金伯伯,新年好!”郑莘明趴在墙头,朝门外招手,“您怎么光站着不敲门进来哇,我看您都徘徊好久了。”
“新年好,丫头你几岁了还翻墙呢,快下来快下来,多危险呐。”金吉仁的紧张情绪一下被打断,小姑娘的明眸善睐和野性生长的绿萼梅相互辉映,看她露出半张充满好奇的脸,金吉仁突然为自己的踟蹰感到好笑。
郑莘明没有马上下来,而是先答话:“我和十三哥在剪梅花枝,站在梯子上可稳当了,您就别担心了。门虚掩着,您直接进来就好了。”
金吉仁从怀里掏出两个新年红包,特意把路上折的一枝红山茶压在其中一个红包上递给郑莘明。互相打过招呼后,听着表兄妹俩的拌嘴一路往后院耐冬楼走去。
“莘荣最近身体怎么样啊?”“金伯伯你看他跟我说话这精气神,像是身体不好的样子吗?倒是金伯伯您这老寒腿,赶紧该保养保养,该休息休息哇!钱是挣不完的,身体才是本钱!”
“金伯伯我挺好的,过了元宵也就出去经商了。”郑莘荣看着自己半个身位前的郑莘明,挤出了点不舍之情,又快速瞟了眼金吉仁的右腿,默默低头扶了他一把。
“郑十三你今年要出去怎么没跟我说啊?一上午真就一点风声都不给我透?”郑莘明闻言停下脚步,握紧了怀里抱着的梅花枝条,回头怒视。
捉摸不透平素大大咧咧的人是真生气了还是装腔作势,郑莘荣也不想气氛因自己而伤感,轻描淡写道:“早告诉你有什么用,现在你不是知道了么。”
一路无言。
“爹爹娘亲,金伯伯来了,这是金伯伯给我的红包,先放你们那儿吧。”郑莘明状似无意地把爹娘的注意力引到山茶花上,待红包被接过,又匆匆把折下的梅花枝条放在桌上,打过招呼溜走了。郑莘荣见这架势终于验证自己把人惹毛了,赶紧也追出去。
比起兄妹俩的赌气日常,耐冬楼里的氛围似乎更为微妙——
金吉仁一进门便开始注意郑父的一举一动,希望从细枝末节解读这位老友的意愿。他们是总角之交,儿时一起读书一起逃课一起在琴行跟着师父学艺,论天赋和努力程度,自己总是更胜一筹的。可是命运似乎总是格外优待他人,当年二人在异乡为生计发愁时,传来消息说郑家因经商有道而发家了,于是他向师父请辞,背上琵琶便只身回家继承产业,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此后两人便只是偶有走动。金吉仁想,定是岁月善待有钱人,一别多年,这位发小看上去依旧充满活力、精神矍铄,相比之下自己则因为常年奔波而显得沧桑。
屋里几人心照不宣地免去寒暄,郑父给金吉仁递上暖手炉,又在茶几前慢条斯理地煮茶,郑母则专心致志地将梅花插进花瓶中,又把山茶花单独装点在一个小瓷瓶里,放在金吉仁手边的案几上。暗香浮动,金吉仁的目光掠过错落有致的绿萼梅,又定格在盛放单枝山茶花的瓷瓶上,此瓶大概产自哥窑,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冰裂纹,看着极美,也极脆弱。恰似明德剧团现下的处境。
半炷香的功夫过去,郑父郑母手上功夫没停,屋子里无一人开口。金吉仁瞄到茶盏下压着的信笺,试探道:“老郑,上月给你寄的信收到了吗?咱们开门见山,我的来意想必你已经清楚。
“真不是我仗着师兄的架子正月里来给你们添堵,知县生辰就在下月,我们戏班子配合本已步入正轨。谁知九月底的时候,弹奏琵琶的赵乐师同张府小姐私奔了,至今不知行踪。这替补的钱乐师年前又因赌博欠债被人斩断两根手指,好不容易就地找个懂音律的孙乐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