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有事找你,在偏厅候了半天了。”
姜伋神色一变,出言相邀姜子牙,“孩儿拜托福伯调查符玺一事,爹若得空,不妨一听。”姜子牙颔首应下,和姜伋一道去了偏厅。福伯正和马昆饮茶,见到姜子牙父子立刻起身相迎。姜子牙微微躬身回礼,姜伋扶着福伯坐下,“福伯今日过来,可是为着阿伋先前所托之事?”
福伯看了姜子牙一眼,欲言又止,姜伋笑道,“是我请家父过来的,福伯直言无妨。”
福伯闻言向姜子牙告罪一声,然后取出符玺和绢帛数卷放在桌上,道,“公子命老奴细查,老奴不敢耽搁。老奴已经查过,这符玺的确是老太爷生前所用,并非伪造,但与孙小姐终身并无关联。老太爷早年与人合伙做生意,以此物为凭进行分账,那时小姐还刚刚扶床。后来马家失势,老太爷生怕会牵连到他,就把有关的文书都销毁了,故而家主不知道。这些绢帛是老太爷生前与此人来往的几封书信,老太爷为求谨慎在老奴这里备了份。上面就用了这枚符玺,家主一看便知。”
姜伋仔细翻阅起来,略微有些吃惊,“外公居然还和胶鬲合伙贩卖过鱼盐?”
“胶鬲?殷商上大夫?”姜子牙眉头一动,“我对此人有些印象,据说他是西伯侯举荐给帝辛的。姜王后被废时,他还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过。听说惹得帝辛大怒,差点丢了性命。”
“丞相所言不差。”福伯接口道,“当时是帝辛长兄子启殿下出面求情,这才保下他。朝堂还一度传出流言,说子启保下胶鬲意在笼络人心。不过这子启殿下是成汤王室里出了名的风花雪月之人,救下胶鬲不出旬月就得意洋洋地跑到帝辛面前大赞胶鬲通济之能,帮他赚了不少钱回来。帝辛一笑置之,这流言也渐渐平息了。”
姜子牙冷笑一声,子启乃帝乙长子曾被议储,若非出生之时其母尚未封后,只怕这宝座上坐着的就不是帝辛了。他未得帝辛忌惮迫害还能在朝歌逍遥多年,说他没有城府简直是个笑话。果然,好一招以进为退。他眼眸复杂不着痕迹地撇了姜伋和马昆一眼,接着问道,“福伯,那个姓陶的后生又是什么来头?”
“丞相虽不曾涉足商界,但通晓天下之事,一定听说过陶冶业七大氏族,陶,施,繁,锜,樊,饥,终葵。这位姓陶的年轻人,单名仁正是出自这个陶氏。陶氏一族独特的制陶技艺闻名遐迩,出产的陶器多奉于王室,而子启恰恰是他们的老主顾之一。”
听到这里马昆叫了一声“不对”,“福伯,陶氏一族这一辈的年轻人我都认识,可那小子我的确素未谋面啊。”
福伯笑着解释,“陶仁乃陶氏家主在外所生,成人后虽被主母接纳但一直游离家族核心之外,不曾染指家族生意,反而在贵族高户中谋得一个门客的位置。这名贵族正是帝辛三弟子衍。”
自此事情脉络清晰明了,上门求亲是个幌子,借姜子牙攀见西伯侯才是真的。姜子牙起身踱了两步后问道,“此人可还在西岐?”
“在。公子深怕此人胡言乱语污了小姐名声,所以将此人留在了老奴陋室之中,寸步不离。”
姜子牙正色吩咐道,“将此人带来,我要与他细谈。”他与陶仁细谈三个时辰后,将他带到了西伯侯府。此人见到西伯侯未作客套开门见山,“侯爷,您是否打算联合诸侯起兵,取殷商而代之?”
西伯侯微笑,“本侯说不是,恐怕贵使也不相信吧。”
陶仁不卑不亢胸脯一挺,“如果是,我家殿下愿意鼎力相助。”
西伯侯和姜子牙听闻此言倒是一愣。陶仁淡然一笑,“其实子启殿下对于帝辛的所作所为十分忧心,曾多次谏言望其改恶从善,无奈帝辛充耳不闻。他也知道,殷商行将灭亡。听闻侯爷有伐商之念,两位殿下十分矛盾纠结,一面不愿见国破城碎,一面不忍百姓饱受□□。然改朝换代已是大势所趋,痛苦挣扎良久后,两位殿下愿意为侯爷内应,祈求尽快结束乱局避免过多的流血牺牲。但是两位殿下有个几个条件:第一,他们不干涉闻仲兵制西岐。第二,他们请求侯爷大业得成时能够高抬贵手,留帝辛一命。第三,破城时,侯爷不得屠城,不得抢掠,不得辱民。以上三条侯爷若肯点头,两位殿下甘冒天下之大不讳,为侯爷登天路石。”
西伯侯起身,将一把锋利宝剑横在陶仁面前,神色郑重语气铿锵,“天地神明见证,三个条件姬昌全部答应。若违背此诺,就让本侯以身服剑。”
陶仁眼噙泪花,伏地叩首。姬昌把剑交给姜子牙,俯身扶起陶仁。陶仁拭去眼泪,拱手道,“我家子启殿下还有一言相告。听闻侯爷次子姬发人品贵重尚未娶妻。我家殿下育有一女,相貌才情还算说得过去。为表殿下诚意,同时也想为爱女谋求好的归宿,我家殿下愿将此女配于二公子。不求正妻之尊,为一妾室即心满意足了。”
“这……”西伯侯一愣,下意识地看了姜子牙一眼,回绝道,“非本侯不愿结亲,只是小儿他……”西伯侯轻叹道,“本侯也想为他寻一位窈窕淑女,奈何他命硬福薄,前后克死两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