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小学生课间不休息”的新闻上了热搜,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甚至,据媒体报道,有学校出现“高中生要带通行证才能进厕所”的规定。
也跟校长、教师私下交流,现如今,这种情况比较普遍,通常课间10分钟,前五分钟上一节课老师会让学生复习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五分钟,下一堂课的老师就来了,让孩子们预习一下本节内容。
记得小时候,课间休息满学校都是人,大家相互打闹,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而今课间休息时间也受到“束缚”,这种不允许学生上厕所、不让孩子课间休息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圈养式教育。
圈养学生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被用来强调纪律、秩序和学术成就。它包括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活动和行为受到严格监管和约束。这种管理方式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其能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并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支持圈养学生的人们认为,通过强调纪律和秩序,学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术成绩。他们认为,学生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此外,圈养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然而,反对圈养学生的人们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剥夺学生的个人自由和发展空间。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有权利去选择和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课程,而不仅仅是被迫按照学校或教育机构设定的规则行事。反对者还指出,过度的管理和监管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压力、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意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故而逐渐转变了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课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这种教育方式更为灵活和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个体。
综上所述,圈养学生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副作用和限制也不可忽视。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加倾向于采用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体差异,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全面和持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