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阵阵,春意正好。
汴梁的郊外,浩渺无际的汴河,漕船络绎,驶于河心,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河边则是岸柳成荫,芳草萋萋,草木青青。
在汴河湾的一个芦苇河畔,清静安闲。
一大片空旷的河岸空地上,用竹竿插地,紧挨着河水围了一圈布围子,只放出临河的一面以观风景,看起来像是个大户人家在此踏秋。
一些家仆下人正在布围子外面蒸煮烹炙,调制各种美味,肉香迎风飘散。
薛蟠上蹿下跳,指挥着手下小厮们抬肉,添水,布置桌椅。
这时候,一艘大船靠了过来,船上下来两人,衣着不凡,相貌出众,一看就是非富即贵。
伴当的壮汉们一个个粗犷威风,再往里是侍女奴仆,中间簇拥着一双少年男女。
男的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袍,脚下虎头靴,紧腰修背,风度翩翩。
女的年纪尚幼,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眸中充满了好奇。
薛蟠伸手一招,“这边!”
“堂兄。”少年走过来,笑道:“婶娘呢。”
“在帐篷里,等你们很久了。”
少年正是薛蟠的弟弟薛蝌,在他身后的是他妹妹薛宝琴,身穿一件小红袄,头上用连珠绞丝束着两个小髻球,透着一股子童稚可爱;
一对剪水杏瞳亮黑如星,元宝般小巧可爱的耳朵,肌肤白皙润泽,彷佛光滑的象牙透出粉润的血色,吹弹得破。
鼻如腻脂,挺直小巧,弯睫大眼,瞳如点漆。
她看了一眼薛蟠,不知怎地,就一个劲想笑。
“哥哥。”
薛蟠应了一声,拽着薛蝌,大声道:“娘,娘,宝钗,蝌弟和宝琴来了。”
帘子掀开,薛夫人和宝钗走了出来,脸上都带着一丝喜色。
薛蝌人小鬼大,显得十分成熟,对着薛夫人拜了拜,说道:“听说婶娘搬到了汴梁,父亲好生挂念。”
薛夫人一把将宝琴揽在怀里,抱着她说道:“你写封信回去,叫家里人不用挂念,我们在汴梁一切都好。”
薛蝌笑了一下,他偷偷看了一眼宝钗,果然气质又有不同。
这就是修士么?
薛蝌心中十分羡慕,早就听说她拜在了天下闻名的正经道人门下,是正经道人的亲传弟子。
漫说是宝钗,就连薛蟠都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油腻了,甚至有些高人的气象。
薛蝌心中暗道,兄长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改变,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被正经道人偌大的名声给吓唬住了,看谁都像是仙了。
他自嘲地一笑,转头看向汴梁城,每一个第一次来汴梁的人,都会被它的宏伟壮阔给震撼到,薛蝌也不例外。
这座城池,天生的就摄人心魄,让人生出惭愧渺小的感觉来。
薛夫人指了指薛蟠,问道:“蟠儿,李掌教呢?”
“师父他在汴河上,指点金莲师姐修行呢。”宝钗说道。
说完之后,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稍微一红。
莲儿师姐和师父好像过分亲密了,自己又一次在入定醒来时候,不小心瞥到了师父他捏了莲儿师姐的屁股一把,莲儿师姐却笑的很...那个。
天地君亲师,在宝钗的眼里,李渔是很值得尊敬的长辈。
他是一个完美的师父,耐心、温柔、和善,他会为每一个徒弟的进步而开心,也会谆谆教导,也有嬉笑怒骂。
他会引导你去思索,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他也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徒弟们的角度去想事情。
三丰师弟那样天才绝艳的人,也对师父心悦诚服。
薛夫人打断了宝钗的思绪,她笑着说道:“我们在河边烤炙些肉脯,掌教他闻到香味,就会回来了。”
宝钗赶紧说道:“一会见了面,不要叫道长,也莫叫掌教,最好带上正经大圣四个字。”
薛蟠哈哈大笑,娘亲说的确实不假,他和李渔认识,就是在林中烤了鹿肉,闻着味来的李渔一个人差点给他吃完了。
李渔兄弟对美食,有着很执着的追求,经常会在汴梁城中闲逛,寻找好吃的店铺甚至小摊。
他曾在蔡府用膳,席间美味佳肴,多不胜数,把李渔馋的不轻,过了几天,便潜入蔡京的府邸,偷了个厨娘出来,用修道诱惑,要她到正经门给自己做菜。
谁知道,蔡京有厨婢八百人,庖子亦十五人,其中有女厨专职切葱,有的剥蒜,有的和面,有的添水...
李渔费了大力气,偷出一个切葱的来,小厨娘千恩万谢,一定要留在正经门,李渔也不好意思再拒绝,稍微一试,她还真有点资质,便只好让她留在正经门。
这件事在正经门广为人知,小厨娘如愿以偿,李渔却丢了大人。
果然,小厮们使劲扇风,过了不一会,水面上两人踏浪而来,足尖点水,如履平地。
薛蝌和薛宝琴看的目瞪口呆,惊为天人,这两个身穿道袍,翩若惊鸿,上岸之后,大笑道:“开饭了么?”
宝钗偷偷看了一眼莲儿师姐,只见她两腮红润,好似初绽的桃花两瓣,说不出的娇俏可爱,那双明丽妩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