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3 / 6)

丞 、 里正 , 宣读了一道紧急诏令 : 因魏王临时变卦 , 欲用秋收九成之粮 , 与秦国换煤炼丹 , 故而 , 前来开荒之魏民需及早做好储粮准备 。

此诏一下 , 莫说那一万魏民俱是悲愤难平 , 便是同与他们分到各乡的赵民 , 亦生出惶惶不安之心 , 生怕赵王也与秦国达成这般荒唐的交易 。

他们拖家带口来到秦国 , 这数月来在田间地头勤勤恳恳开荒 、 种地 、 施肥 、 除草 , 虽然劳累 , 心中却充满了今年丰收的憧憬 。

如今 , 赵魏本就地少人多 , 君王又不肯将大片的王族园囱挪来开荒 , 庶民每户至多只能分到二三十亩地 , 除去六成之税赋 , 剩下那点粮食 , 再如何精打细算 , 也填不饱一家数口饥肠辕辖的肚子 。

这些穷苦的底层百姓为了活下去 , 只好趁每年春日树木发芽换皮之时 , 全家偷摸着上山摘些嫩芽 、 剥些树皮 、 扯些野菜野草的 , 回来撕成碎片煮过晒干后 , 再用石臼将它们捣碎 , 装在麻袋中存放起来 , 每日熬积米粥之时放些进去充数 , 如此才能堪堪熬过一年 。 (1)

诚然 , 这个行为也是极其危险的 , 若被巡视山林的官吏撞到他们偷盗树皮嫩芽 , 当场便会被活活打死 。

正因如此 , 当君王勒令他们将家中田地交与乡人 , 迢迢赶来秦国开荒时 , 大伙心中不但并无怨言 , 反而在忐忑之中又涌起几分感激 。

秦法虽严苛 , 但他们是赵魏之人 , 本就不受秦王管李 , 只要踏实垦地不做作么蛾子 , 秦法又能拿他们这些异乡之人奈何 ?

而列国之人即使再不待见秦国 , 也不能否认这点一一秦国土地辽闻 , 最不缺的就是荒地 。

所以 , 这些赵魏百姓来到秦国后 , 无比珍惜这放开膀子种地的机会 , 恨不得通宵达旦地把力气全使在荒地上 , 就盼着多星些地 , 便能多留点粮 , 让全家能吃上几口饱饭 。

而现在 , 魏王竟然为了炼丹之事 , 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 将税赋加至九成 , 生生打断了他们的美梦 !

俗话说穷则思变 , 也是到了这再活不下去的一刻 , 这些在秦国生活数月的赵魏之民 , 终于不想再为顾及母国颜面而自欺欺人一一他们在本国素来听闻的 “ 宁做六国犬 , 不为秦国人 “ 这说法 , 是多么的可笑 。

秦法虽严芦 , 但秦国各乡里之官吏 , 亦要小心翼翼遵循这严苛之秦法行事 , 一切奖赏皆有律法为据 , 全不似赵魏官吏那般横行霸道 ;

秦法虽严苛 , 但秦国除却律法明言的税赋 , 君王再不会随意加征 , 是以 , 秦人再苦 , 也没苦到如赵魏之民那般吃树皮的地步 ;

更令他们羡慕的是 , 那个在赵魏被传成杀人魔头的可怕秦王 , 竟会关心他的子民如何度过严冬 , 他们在母国听都没听过的火炕 , 在秦国竟由官府出钱 , 家家户户都

配上了 !

更别提秦国拮五十石煤 , 便可得一石的奖励政策 , 他们初闻之时 , 根本无人肯信一一普天之下 , 哪有庶民干活还能得赏钱的 ?

直到忙完春耕 , 有些蠢蠢欲动的赵魏之民不信邪 , 亲自跑去煤场挖煤 , 拿到奖励换来的 300 钱后 , 这事才借由他们的口 , 让这些赵魏百姓彻底信了 。

这般对比下来 , 比起仍在犹豫的赵人 , 许多魏人已经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一一秦王心善 , 秋收后若能设法留在秦国 , 往后便是秦人了 , 愚来也能分到百亩之地 , 再不必忧心往后的日子 。

虽然他们今岁在秦国耕的土地多 , 再加上秦王的奖励 , 即便最后只能分得一成粮食 , 亦能勉强支撑着度过来年 。

可魏王心狠 , 若往后再将九成之税变成常态 , 仅凭魏国那点土地 , 他们只怕要活活饿死 。

这样想时 , 魏民们心头因九成税赋而升起的愤怒 , 便又悄悄消退了下去 , 至少 , 比起那些仍留在魏国那虎穴的亲戚邻人 , 他们该庆幸自己此刻身在秦国 。

另一边 , 远在大梁喜迎黑煤到来的魏王 , 完全不知他送去秦国的子民 , 已悄悄变了心 。

此刻 , 魏王正穿着一身织金大红宽袍 , 路坐于大殿之中 , 认真聆听张天师 “ 以无根石火炼长生之丹 “ 的畅言 , 听到精彩处 , 还亲自起身为天师斟了一尊酒 , 痛快 !

趁张天师举尊喝酒之时 , 魏王急忙虔诚地问道 ,“ 天师 , 不知这一颗长生之丹 ,

需以多少石黑煤才可炼成 ?“

一派仙风道骨的张天师慢慢放下酒尊 , 一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