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开始前,我准备说一些话。一直有一些我非常厌恶、为之愤怒的故事情节,我在这里罗列出来、谈一谈。也许我是看腻了那些才准备了这部作品,对,我就是在唱反调,我要开骂了。
在一些常见的艺术作品中,高雅的也好,通俗的也好,受欢迎也好不受欢迎也罢,总之就是哪里都有,(难道人人都写这种吗?)就像通俗的固定情节——即是让作品中的某个女性角色送死,让跟她有关的男主角或某个男角色获得勇气、愤怒和动力去做某事。这个女角色不死,那个男角色好像胸膛里缺一把火、眼里没有方向、脑子不能辨别,他就不能做任何事了,他就会犯蠢。当我作为一个读者时不愿看见这些。我觉得,我从中读懂了什么:就好似这女角色是一份珍馐,剧情是火候,作者是厨子,作者亲手宰了他们的女角色制成了一份菜肴,让受益的男角色吃下去,他就获得了一定增益效果。这是用一条人命去换另一个人的觉醒,有时候是给他带来一个转机。更常见、更适合普罗大众的,常常被奉献的不止是生命,方方面面都有。反正女角色总要献出点什么,鲜少看见她们能成受益人。我曾与好友讨论过这类剧情,称之为“献祭”。
看得多就能摸出套路了,可是,怎么会有人喜欢这样的男角色?真的有人好这一口吗?你想啊,在此之前这男主或某个受恩赐、将受启发的角色,他原先是一块不成气候的废铁没有魄力,或一块半朽的烂木头没有动力;在此之后他已经是吃人的怪物了,你看,他可是吃过一条人命才成长的,是怪物啊!
与此类似的,还有大肆卖弄“女童”的纯洁无瑕,以驱使其他角色或引起观众共情的情节。我注意过写这种情节的作者是男的也有,女的也有,而且已屡次被广泛传播,我又怀疑这种情节已深入人心了,先这样假设吧。(真是的,这些作者的内心的小九九能不能藏深一点?还是因为人人都这样写,他们就觉得大胆地说出来也无所谓了?)
有人说:“那女角色她心甘情愿,那是爱情啊。”这弘扬了爱之伟大,是我不懂!可是作者就是这样写的嘛,事实是事实,难道能反驳事实?再说了,万一女角色心不甘情不愿的,这场面不就不好看了吗?为了场面好看,作者笔头功力如何,在此处尽显了。
又有人说:“那是此女纯洁无瑕的爱,庸人不懂!”因为作者是这样想的,却不是我的想法。我没有懂的必要,但是我坚信作者怎样写,他就是怎么想的。据我所知,要使自己笔下的角色说出与自己心意相反的话,同时将它写成一个栩栩如生、逻辑自洽的角色是非常非常难的,要么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物模板,他们捡现成的。
这剧情中的女角色,当他是一个女童时,她纯真、洁白、弱小、天真、善良,是一个彻底无力的角色。(这就是女童的妙处,在人的固有印象中,男童做不成这样子。)正因脆弱又美好,才需要被保护,是玻璃制品。对其他角色,尤其是男性角色,必须要保护她!其中参杂了几分性的诱惑?总之必须将她交给男性角色!换言之她有资格驱使男性角色,这是作者赋予的资格。一人在真情实感地扮公主,一些人在心满意足地演骑士,骑士摆弄着公主,公主借骑士“如意”。他们各自扭曲得很般配,仿佛一个人是无法独立行走的,所以需要两个人搀扶着。他们像两条腿,可出力的只有一条长腿,一条长腿拖着一条短腿走路,一瘸一拐。这难道是爱情吗?这是癖好的暴露吧!可是又有另一个问题,男人永远是骑士,女童不能永远是女童。当女童成了女配就没有那么值钱了,她有可能变得精明、势利,这就不好安排她们。也许?她们能保留前面提过的女童的特质,就方便许多,可还是太老了,用去献祭吧。更受作者欣赏的某个角色等着吃她做成的这一份粮食呢。
男角色的英雄情节寄生在绝对善良的女角色身上,这是谁搞出来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寻找各自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不是他们心仪的角色全部被投进火炉焚烧,成了柴火。如果说这样的情节是为了照顾读者,这大概是读者想看的了?像这样的女童、女人,这样的配角,是男作者期待的女性角色?是女作者期待的女性角色?还是读者期待的女性角色?难道这全是女性的臆想吗?我拿着这种角色与今时今日的奇人异事做对比,就感觉某些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恭喜他们。
我们为什么不讨论女主角?你期待自己是女主角?谁在期待着?谁?何德何能?难道女主角的塑造合理吗?像你亲眼看见的世界吗?还是说女主角的幸福可以普及到普罗大众的身上,就像义务教育一样?考虑买一张彩票测试一下运气吗?
这是他们期待的角色,这是他们在教化。即女性可以驱使男性,她保持她的天真无知,称之为单纯美丽,而且她最好真的很美丽,她就可以驱使男性。在危难关头,她还应该是一份备用粮。谁能期待这样的女性角色给别人,给任何人,给她的男人带来精神上启迪?那不能够,她不行。
但是呢,吃了多少饭就得干多少事儿,这些不明之言的道理谁都懂得。她们挨摘宰时得心甘情愿,就得这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