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陈端生(1 / 2)

江南四月,天气清朗,满城春花开,垂柳成荫,春波荡漾,年轻男女相携踏青,更有流觞曲水的宴会。

郑瑶没有离开金华,倒不是留恋这繁花富柳处,而是宁采臣想考完府试后,与她相聚畅饮。

他当初离开妻母,寄人篱下,便是为了今年能通过府院二试,有个秀才功名傍身。

郑瑶飘零在外,多是面对妖邪,甚少交际,宁采臣勉强算个朋友,遂答应暂留。

她刚要出门,采买些软绸,用以裁衣装饰。一只纸鹤飘飘然飞过,郑瑶抓住它,展开是一封信,还有一些银钱。

门口的柯舟已令下人捧着金银布匹等候,见此场面。他心中不由对郑瑶更为敬畏,千里传鹤,非神人不能有的手段。

但神人也爱银子。

“多谢郑道长救命之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他恭敬上前,将金银缎绸奉上。

郑瑶想到信上说得,封行报从兰若寺一节开始,大受读者欢迎,小小的文心斋供不应求,造成了“洛阳纸贵”“一报难求”的盛况。

当然也有小小的困扰,因为聂小倩与郑琚结局分离,那些书生群情激愤,差点把书斋拆了。

文心居的体量不大,至多在北方开创一番天地,已经没有精力伸手朝南了。

于是她收下绸缎,对柯舟道:“一粗鄙孽畜不足为惧。柯公子入室谈话,我有事相商。”

柯舟自是不会推拒,仍是命人将金银抬入房间。

郑瑶看在眼里,这人果真是会做生意的,人情往来绝不含糊。

她将封行报的模式告诉柯舟,更是表明了合作意向。

柯舟先是激动,后慢慢冷静下来,他到底是大家公子,知道不在自己业务内的事应该思量思量再做。于是道:“在下南来北往,贩卖货物,于文书一道没有涉及。还请道长容我禀明长辈,再行回复。”

郑瑶颔首:“合该如此。”

三日后,宁采臣的试考完了,三人相聚福记楼吃饭。

先是预祝宁采臣马到功成,后又商量了报纸的事。柯舟起身,为郑瑶倒酒,笑道:“郑道长的提议,我父亲和兄长都是大力支持。江南鱼米之乡,富足安稳,盛产文人,封行报定能盛行。”

“不过希望封行报之名在南方改一改。”柯舟又道。

“这都是小事,由柯公子做主即可。”

郑瑶心道,中国古代经过几次南迁,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文化教育也兴盛。明朱元璋时开恩科,揭榜时几乎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寥寥几个。由此也可见南方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朝代虽不是明,但政治经济与明相似,文教方面亦是南方强盛。

到了本朝中期,南北方才均衡了些。

所以不用愁销路,这里将是比开封更大的市场。

宁采臣知晓二人的开报计划,也很感兴趣。郑瑶道:“若是宁兄清闲,也可为我修改话本。不过日后宁兄做官,只怕没有这个时间了。”

在原著里宁采臣妻子病死后,他娶聂小倩为鬼·妻,进士为官后又纳一妾,共生有三子。

科举做官,娇妻美妾,子嗣丰厚,实乃古代文人毕生所求。

因本世界变动,他没有娶到聂小倩,但是官运还在,清闲自是没有了。

宁采臣此时还是个童生,连秀才功名都没有,所以没想那么远,口中连忙道:“郑兄开玩笑了,考完试哪里会没有时间。待八月院试一过,我便开始动笔。”

郑瑶但笑不语,三人又说些其他话题。

留在金华的一月内,柯舟就将报纸办了起来。二人商议后定名南华报。并将封行报的话本全部移植完毕,又请当地大家写了几篇好文章,待到发行日,几乎每位金华府的书生都有一份张南华报。

郑瑶不禁感叹柯家的宣传能力之大,不愧是大儒之家。其父兄虽没有下场宣传,但背后的社交网已经启动,多得是人吹捧购买。

柳絮漫天,阳光灿烂,几个书生坐在亭子里看报,讨论王家灭门惨案。因着北方先行,南方的剧情还没有赶上最新进度。

他们大多禁感叹王生好色糊涂,赞叹陈氏贤良淑德。

其中一肤色莹白,面容清秀的瘦弱书生却道:“我看她是愚昧可怜。若非有郑道长相助,她被休弃,夫家又灭门,岂能再有名声?只怕那时比死了还可怕。”

一时间众人沉默,确实如此,没有高人相助,陈秀莲将会背负克夫的名头,被人视为不详。腹中孩儿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旁边似乎是他兄长,用胳膊撞了撞他,拱手道:“诸位兄弟,我们两个还要回去温书,省得被长辈斥责。”

如此这般,便客气地散了。

两人走出亭子后,兄长无奈道:“你个女孩家不要老是违逆宗法女德,这些话被大伯知道了,不得打你一顿。”

原来这两人是堂兄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