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书塾门口,提醒肃静的钟声已经开始敲了。向心觅嘴里一边默念刚刚背下的内容一边快步赶着路,充耳不闻青荷在后头又着急又不敢大声的“小姐慢点走!仪态仪态!”的呼喊。
但紧赶慢赶,向心觅走进书塾时,还是被尚先生逮了个正着。他四十来岁,极瘦,眉黑目深,眉间几道沟壑,一袭深蓝色长袍,半分不近人情的模样,正坐在前头监督学生晨读。
看见踩着点匆匆赶,“仪态不正”的向心觅,尚先生眉间的沟壑更深,冷冰冰地拿着手中的戒尺指了指向心觅......于是向心觅很倒霉地还没在座位上喘口气,就被尚先生叫了上去。
即使多活了一世,也许是幼时被训斥了太多,向心觅看见尚先生还是有些耗子看见猫的窘迫,
“先.....先生,”
“上次旬假前留的课业,《有子之言似夫子》,可背下了?”尚先生冷冷的。
向心觅偷偷松了口气,幸好自己蒙对了题,方才在马车里背了一刻钟,倒也让向心觅背了个大概,她心里怦怦跳,面上倒是不显半分,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还真顺顺溜溜将其背下来了。
年轻真好。向心觅偷偷在心里夸奖自己,记性都这么好,心态也这么好,背的也这么好。简直不能更好了。
尚先生面无表情,也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只是看了看向心觅没怎么掩藏的得意表情,忽然开口:““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是什么意思?”
“......呃。”
向心觅才囫囵吞枣硬背下来,哪里知道是什么意思。尚先生也不说话,只把她扔在原地尴尬地站着。向心觅逼不得已,实在是顶不住尚先生冷嗖嗖的视线,硬着头皮望文生义:“意思是人死了就要早些烂掉。”
尚先生听了前半句,脸色一沉,向心觅观起脸色不对,连忙一转话头补上了后半句,“身后之事没必要拘泥,反正都是化为一剖尘土散于天地,若是真的在乎,不如珍惜眼前事。”
这点小伎俩哪里逃得过尚先生的眼睛,正欲开口训斥,一道青色的人影匆匆走了进来。
沈悟也迟到了。
他来的更迟些,只是步伐急促,呼吸略乱,却步履稳重,衣襟也一丝不乱。早春的时节,额发上竟微微渗出了些汗,和方才匆匆忙忙小跑进来的向心觅形成鲜明对照。
尚先生眉头皱的几乎能夹死三只苍蝇。
这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沈悟,向心觅站在旁边低头偷偷开小差,恰恰相反,尚先生对沈悟抱有极大期望,爱之深责之切,平日里对他就比其他学生更加严厉,此时见沈悟也犯下迟到这种过错,这才更加难以容忍,“你又是什么原因?”
“今日家母身体不适,学生去请了郎中,路上耽搁了故而来迟。”沈悟恭恭敬敬地垂首回答,“请老师责罚。”
冬日转春,京城里许多人都感染了风寒,这原因合情合理,沈悟言语之中又无为自己开脱之意,只是旁边站了一个同样迟到的向心觅,他不愿显得太偏心,便一挥手将两人各罚抄课文五十遍,便将两人放了回去。
男女分席而坐,向心觅为了能和沈悟多亲近些,冒死坐了第一排的位置,往日里顶着尚先生的眼皮子底下见缝插针给沈悟丢纸条,下了课也凑到沈悟旁边叽叽喳喳说话,可沈悟从来不在课上回应,只是把她揉成一团的纸条不动声色地收进袖中,岿然不动认真听讲,好学之心天地可鉴。
而她贪图沈悟之意,也天地可鉴。
只是眼下的沈悟对于向心觅来说毫无吸引力,第一排的位置倒是方便了如今的向心觅。她上辈子不学无术,坎坷漂泊,无数次回首往昔,遗憾当年没能多读些圣贤书,没再能踏进学堂一步。如今却还有机会重来,她仿佛一丛漂泊多年的蓬草,终于找到一处沃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知识。
尚先生讲课极枯燥,本就晦涩难懂的课文被他逐句摘出来,讲其典故,念其精要,其中还夹杂其他许多圣贤评要,他讲的轻松自若信手拈来,底下的学生如听天书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除了沈悟正襟危坐和向心觅奋笔疾书精神奕奕,其他学生纷纷东倒西歪。
沈悟一向聪颖认真,不足为奇,但向心觅一改往日作风,瞌睡不打,纸条不扔,让尚先生也忍不住多看两眼。
下了课,坐在后头的孟一水按捺不住,尚先生一走出教堂,她就窜到向心觅桌前,没什么仪态地伸着头去看向心觅在写什么——她也是因为没规矩被送来纠纠性子的。
“你做什么呢?埋头写了一整节课?”她笑得不怀好意,凑到向心觅耳边低声取笑,“该不会是给沈悟的情诗吧。”
......可太看的起她了,向心觅看了看自己记了一节课的笔记,深感自己不学无术。还写诗呢,字都没写明白,这可不行,她暗暗下决心,回去要好好练一练字。
她倒也不怕人笑话,大大方方摊开了任孟一水看:“上课听先生讲的有理多记了几笔而已,哪里有你想的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