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上):除奸恶娇儿大闹学堂,掀四书魔王状告师门。
诗曰:
耕读难觉莲心苦,堂学犹嫌儒生酸。
而今孔方评廉孝,古来圣贤穷叩棺。
飒若想引荐着九儿去学堂入学籍读书,两人在子期游廊里走着。
飒若:“学馆出身者,称为生徒。州县推荐者称为乡贡。现如今的科举,很多制度仿照唐朝,不过科考的频次却不比唐朝。唐朝几乎是年年有科考。”
九儿:“唐朝强盛,或原因在此。”
飒若:“不过经历战乱,本朝的科举也颇具规模。如今四亲王受皇上安排,专门司掌科考,也是圣上垂爱学子了。”
九儿:“学子寒窗十载,若是如从前一般两年三年才能科考一次,着实委屈。”
飒若:“能科考入仕已然不易。须知,如今溪族人入仕,也是不需科考的。这科考可谓专门为了我等中原人所设。”
九儿:“她们不用科考?这也太不公平了!我等苦读,他们却不比考试就能当官!”
飒若拿手拂了拂九儿的手。
飒若:“诶——莫生气。你可知,这也是对中原人的爱重?”
九儿:“爱重?”
飒若悄悄把九儿拽到一旁,谨防外人听见,小声说着。
飒若:“不必科考,可就只有达官显贵的后代才能当官。底层的溪族人是一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经过了科考,哪怕是几年才能考一次,寒门之女也是能有机会出头的。你说,这是不是爱重?”
九儿眼睛转了转,“依你的意思···莫非圣上有意培植自己的人手?拉拢中原的读书人和官僚,来制衡溪族?可圣上自己不是溪族血脉吗?”
飒若:“这可难说,争家产时,外人可不会害你,害你的都是家里人。外人哪里有利益争端呢?”
九儿:“莫非···那圣上怎么不对溪族开设科举呢,难道是溪族旧时的势力不允许?”
飒若:“现在溪族的那些达官显贵,都是随着先帝打下江山的。哪里能轻易动得?就算是想动,也不敢在现在动啊。你且看八亲王就知道。她整日不务正业,不也是悬挂在亲王爵位上吗?”
九儿:“所以···皇上只能培植中原的官员,来克制他们?”
飒若:“你是不知,之前科举的前三甲,圣上爱重得很,更有一个娘子,圣上钦点了做了刑部侍娘,虽然不是尚书,却比尚书更得圣心。平日也不必上朝,只对皇上一人负责。当时殿选,皇上看了文章和对答,立刻爱的不行,直唤着惊才。听说她长得极漂亮,原本这么漂亮应该做探花的,可圣上爱重,钦点了状元。她妹妹后来也科考入朝,不知任的什么官。”
九儿:“还有这种事?圣上果真惜才如此吗?”
飒若:“如今司掌科考的是四亲王,据说是皇女里面性格最好的。她父亲是中原人,皇上特意点了她来负责科举,不愿意让溪族官员插手。可见,皇上是重视中原人的。”
九儿:“原来如此。我也听闻四亲王儒里儒气,皇族人都叫她草包老四。”
飒若:“嘘!你可真是大胆,亲王岂能这般调侃的?皇上重视科举,不仅是在意这个。更是增添了科举的频次,立为常理。”
九儿:“若不知史,我以为年年科举是常事呢。”
飒若:“哪里?这可是圣上力排众议做的。”
九儿:“这众是指溪族众人吧?”
飒若捂起嘴来笑。
九儿陪着飒若进到学堂内,因教书娘们还未来,学堂里嬉嬉闹闹的声音。
九儿:“净这样嬉闹?”
飒若:“这太子河书院可是这一带最出秀才的了。多少人家,玩了命把女儿往这里送呢。”
九儿:“着实看不出来。”
飒若:“你第一次来,自然不觉得,待得久了,自然知道这里有何不同了。”
九儿:“我看他们一个个穿的倒好。都是锦绣。”
飒若:“这书院哪里是一般人能进来的。这么出秀才的书院,自然都是奢华之家塞人进来了。”
“你不是说不带书童的吗?即便带了,我看这书童也是呆呆笨笨,书也不知道帮你拿么?金门就是这样的规矩?笑死人了!”
九儿抬眼看,眼前这女人看起来横眉竖眼的,面容鼻尖嘴薄。
飒若:“这是——”
九儿握了她的手打断,
九儿:“你是何人?对我金门习俗如此刻薄?我家小姐也是你指指点点的吗?”
“我?我你都不认识?真是金门没教养!”
她大跨步抖搂了袍子坐下,掸了掸衣服上的灰。
“眼下真是世风简薄了,连柳姓都不知道。我是柳姓人,你可知道?你不知道也无妨,你不过是个书童而已,连科考机会都没有。不过今日我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