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女生耽美>[奥特]被光选中的她> 直击迪迦挨骂现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直击迪迦挨骂现场(2 / 3)

生是否能够成为正式的学生。

“好的!”虽不明但觉厉,就算不懂高野宏一的用意,但听话就是了。

这是弥生第一次亲眼看见拍摄现场。

哥尔赞在蒙古平原横冲直撞,GUTS的飞燕号发射信号弹,平台上烟雾弥漫,两个工作人员用扇子将四散的烟雾往中间引,三个工作人员用钢琴线吊着飞机模型从下而上完成一个攀升俯冲的镜头。

正片中只有几秒的镜头实际上拍了几十次,光是飞燕号从哥尔赞脚下向上飞这一幕就分镜头拍了七八次,更别提之后的空中翻转了。

这倒不是失误过多NG的缘故,当然也包含操作不易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迪迦使用的是胶片摄影和数码合成结合的拍摄方式。

高野宏一在企划时打算用录像拍摄,但MBS方的制片人丸谷嘉彦坚持使用胶片来拍,强烈主张“这部作品是TV电影”,宁愿增加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量也要把迪迦当做电影来制作。因此《迪迦奥特曼》在拍摄时都大量拍短镜头,这正是胶片摄影独有的紧张感。

16mm的胶片一本是400尺,能够拍摄4分钟左右。有一个名词叫做耗片比,就是实际拍摄素材长度和正片长度的比例,一般10:1到15:1是比较正常的,也就是说成片100分钟,就至少需要拍摄1000-1500分钟的胶片素材,胶片可不便宜。

举个烧钱的例子,姜文的胶片电影《让子弹飞》,其中三人鸿门宴那一分多钟的戏使用了近十万尺胶片,胶片成本约50万元。

所以,镜头短意味着动作少,词也少,失误的几率就少了,那用的胶片不就也能少点吗。

既能省钱,后期编辑还可以省点事。

控制拍摄成本是导演的一项重要工作,开拍前必须有精确的分镜脚本来盘点预算,《迪迦奥特曼》的分镜脚本就画的十分细致,比如第一话迪迦复苏和哥尔赞的打斗画面就是按动作画的。

迪迦冲向哥尔赞是镜头一,中途出拳是镜头二,拳头打到哥尔赞是镜头三,哥尔赞被拳头打到是镜头四,哥尔赞的反应是镜头五,迪迦看向哥尔赞是镜头六,迪迦和哥尔赞同框是镜头七。

这是七个分开拍的单独镜头,而且这些镜头不一定都会用到,仅仅只是一幕完整的动作而已,可以不全用,但必须有。

因此最花钱的地方是特摄部分似乎达成了共识。

迪迦本篇班的松原信吾监督在访谈中提到预算时说,“尽可能地省出来,让特摄的人用”。

一集的戏份本篇班三天可以拍完,戏剧的可控性大,成员又少,不会花太多钱。特摄班拍起来可就麻烦多了,除了道具布景是消耗品要花钱,皮套演员的动作戏难度也是硬伤。

视野不好加上橡胶皮套限制动作,打空、走位出错、找不到镜头等等问题经常发生,这是很难控制的事情。

……

比如现在,弥生就在围观“迪迦”挨骂。

摄影监督(除本篇监督特技监督地位平等外,其他岗位的监督都是第二梯队,有自己的小组,但受本篇监督和特技监督管辖)大冈新一撂下机子一阵输出:“说了看镜头看正面,这是什么很难的需求吗?”

起因是有一幕强力型迪迦旋转一圈踢向美尔巴后,需要朝向镜头有个定点,但拍了几次要么踢的时候踢歪了,要么转完圈走位出去了,要么定点定偏了,大冈新一可能是积攒到一起爆发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是摄影监督出来说话,因为他在做特技监督的工作。

特技监督是高野宏一没错,但弥生发现,现场实际的执导几乎都是大冈新一完成,高野宏一多数时间在监视器处看着,发号施令把控节奏。

其实以高野宏一的资历没必要再到现场做特技监督,不过弥生听圆谷一夫说了原因:缺人。

目前正在从其他片场抽调人员,预计会在第三话第四话拍摄时加入,现在能够撑住场的特技监督就只有高野宏一。当然大冈新一是有能力执导的,但单独作为特技监督上字幕还是底气不足。

当年圆谷英二是摄影出身做到特技监督,他的徒弟们也大多从摄影做起,所以摄影技师懂得多合情合理,特技不就是叫特殊摄影技术吗。

“看不见啊!”虽然声音被皮套阻挡了一点,但弥生听清楚了,“迪迦”也上头了。

好家伙,这么勇!要吵起来了吗??

“好了,中村桑先休息调整一下,你也去喝点水,下一场拍复苏。”高野宏一依旧坐在椅子上,但现场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霎时消失了。

大家立刻开始调整布景拿道具,一个工作人员牵引着“迪迦”走下拍摄平台。大冈新一用手掌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反思自己激动过度的行为。

“迪迦”下来以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拉开了拉链,中村浩二满头大汗,像刚蒸完桑拿似的,头发全沾在了脸上,脖子和胸口全是水珠。

弥生目瞪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