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瀚见李杰已经辍笔,面露微笑,只是可惜如今殿内大佬太多,没法前去一观,只能在评卷之时看看有没有机会看到,李杰的文风他还是十分熟悉的,只要看到一眼就能认出。
内阁大佬们在皇帝离开后没多久也相继离开了,毕竟整个帝国的事务还需要他们先行决断,不可能因为殿试而荒废,剩下的官员以兵部尚书马文升为首监临考场。
殿试交卷后,李杰同林澜二人一同走出奉天殿,跟着小太监一路走出皇城,同行的士子脸上均是一脸轻松,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熬出头了,在皇城内畏惧于皇城肃穆的氛围众人完全不敢大声交流,出了大明门后纷纷放飞自我,言谈之间放开了拘束。
有福建士子走到李杰身前问道:“林会元,不知此次殿试夺魁有几分把握?如若夺魁那可是开朝以来第一位六首状元啊,届时我等福建士子也是与有荣焉。”
李杰心道这次自己可是没有把握,被内阁首辅惦记上了还能讨得好?不过其中缘由勿需向外人解释,李杰微微一笑道:“这个可不敢说,只能说得之我幸,失之吾命。”
那人人说道:“会元郎真是好心态啊,真名士自风流!”
殿试阅卷相较于乡试、会试少了誊录这一环节,由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弥封糊名,弥封之后由掌卷官送至读卷官处审阅和品评,读卷官多为朝中重臣,基本上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来评阅,如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詹士府詹士(正三品)、六部左右侍郎(正三品)、六部尚书等。
翌日,充当殿试读卷官的群臣来到东阁,东阁是殿试的阅卷指定场所,原先殿试阅卷时间为一天,这次殿试刘吉建言一日太短,恐有错漏,申请延长一日,弘治帝应允。早上5点入阁直到下午7点才能够出阁,读卷官晚上不能归第,均住在皇城外城的礼部官署。
东阁内,以首辅刘吉为首的十二位读卷官均已到齐,由掌卷官将答卷分发给各位读卷官,其中会试前十的试卷由内阁阁臣亲自阅览,从中选出一甲人选,其他答卷分送诸位大臣,最终分为二等,上一等为二甲,次二等为三甲。
此刻李杰的答卷正在刘吉手上,刘吉照例先看看文章上受卷官有没有标注出纰漏之处,一览而下发现没有任何纰漏之处,反而被这一手好字吸引了,不过细细一看发现不太对劲,昨日殿试结束后,刘吉特意让人收集了李杰的文章,越看此卷字迹越像李杰写的。
不过好歹是内阁首辅,就算要将他列入三甲也要好好看看挑出毛病,好让他人无从辩驳,起初看着李杰的策问时还感叹不怪老对头徐溥极力举荐,这位会元确实不负其名,实乃栋梁之才,可惜站错了队。
刘吉一边暗自赞叹,一边惋惜。直到看见李杰文中写的“先朝妖佞之臣,需尽皆放斥”时,刘吉气的浑身发抖,大骂道:“黄口小儿!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其他人见状均是不知究竟考生写了什么,居然让首辅大发雷霆。
正在众人惊诧时,刘吉招手叫来掌卷官说道:“将此卷置于三甲!”
掌卷官正准备将试卷拿走时,徐溥起身而立:“慢着!且容我一观,究竟是何缘由居然将会试前十的考生落入三甲。”
言罢便从掌卷官手中接过试卷阅览起来,一看答卷的上的字迹,徐溥便认出了到底是何人所写的,对于李杰的一手好字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细细品读之后徐溥嘴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刘吉看到徐溥嘴角含笑便知他这是在嘲笑自己,气的是七窍生烟,不过让他疑惑的是徐溥在看完答卷后便将试卷交由掌卷官了,并没有同自己争辩,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徐溥并没有这时候发难的打算,此刻东阁中读卷官多以中立官员为主,即使自己据理力争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结果,反而容易落下口实。
徐溥当初一力举荐李杰作为会元后,京中便有流言传出,不少御史也跟风弹劾。反正最后一甲人选是由皇上亲自评定,当初将李杰的会试三策呈上御览时,圣上对李杰的策论也是高度赞扬,印象深刻。待到评定一甲人选时没发现李杰的答卷,定然发问,到时候在将答卷呈上便可。
其他考官见徐溥不发一言,起先还以为两位阁老又要当堂激辩,没想到最后徐溥只是将答卷交由掌卷官,众人更加疑惑了,平时里两位阁老可是没少争辩,你赞同的我必然要反对一二,你反对的我反而要支持一下。
林瀚此时倒是心如明镜,大概率那份答卷便是李杰的,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见徐溥没有发作心里不由的暗自焦急。
想当初自己老师彭华在先朝时对他多番笼络,刘吉也亲自出面伸出橄榄枝,只是碍于理念不和,没有同对方同流合污,梁子在那时便结下了,待到徐溥上位后,自己作为铁杆支持者,双方的矛盾更加激烈。
第一天阅卷结束后,众人来到礼部官署。林瀚独自找到徐溥,徐溥一见林瀚便知道他为何而来,笑呵呵的说道:“亨大,可是为那份答卷而来?”
林瀚面色尬尴:“回阁老,是的,那份试卷到底是不是我那侄儿的?”
徐溥微微颔首:“是的。”
林瀚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