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能还好,可要是以后看了不该看的,那才是不好呢。
“姐姐放心,保证只有一次,是哪天偶然看见,觉得很是不错,便画来让你看看。”
以后可能也不会了,等把哪些小萝卜头培养出来,找几个有悟性的,林桐自己写个粗略大纲,让他们去画吧。
如果能成,也是一条财路,以后黛玉姐姐的作品也可以拟个代号发出去。
黛玉也安心了,不会影响桐哥儿读书就好。
便让林桐也看看揽春和拂夏画的,她们两个是从五岁起跟着黛玉的,也是贾敏给的人,起行坐卧都是随着黛玉的。
至于雪雁,现在是二等丫鬟,负责端茶倒水,整理床铺。
现在黛玉有了画画的兴致,她们便也跟着一起,也都读过书识字,画的画有些意思。
讲得是她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或遇见的乐事,以及丫鬟们的玩闹。
林桐看着也挺好的,就是感觉故事性不强,便让他们也试着跳出生活。
从以前看过的书里,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中,杜撰一些有意思的事。
就像这次出发去京城,路上遇到的一些风景都可以画出来。
想一想自己平常在院子里对外面的向往,便会对创作更具有激情。
平常没事的话,大家也可以聚在一起,看谁有什么好点子,也都可以提出来,再让
揽月和拂夏代笔,也是可行的。
搭配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或者生动有趣的对话。
最后再经过一些艺术加工,加上一些上色,让这个连环画更加吸人眼球,更有可读性。
也可以叫上绣冬,她的色彩搭配很是不错,前段时间黛玉很喜欢的络子就是她打的。
“是,多谢少爷。”揽月和拂夏谢过林桐后,便站立在黛玉一侧,低眉垂首,听候吩咐。
也不知道为啥,虽然桐少爷看着温和有礼好说话,但是揽月和拂夏却不敢像在黛玉旁一样放松说笑,觉得有距离感,有点像老爷。
将来如果发行的话,还需要有专门印刻的东西,等到了京城,也需要派人打听打听。
看看书店里的印刻都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彩印的?这种手读本,颜色鲜艳,花样多些,才能更吸引人。
如果有书坊专门接受委托雕印和出售业务的话,到时候大家画完后可以直接委托他们。
总不能因为这些事耽搁了林桐的念书,科举之路可是千难万难的,这一路上也不知道多少人要折戟沉沙。
沿着中运河,鲁运河,穿过黄河,一直向北到达德州,又是一个补给点,这次可以在驿站休息一晚。
留了些人手看住货物,有的人不想下去也可以在船舱歇息。
林如海一家,借此难得的机会,总想带着家眷出去逛逛,边分成两拨,管家带着人在船舱。
其他的护卫跟着他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的地方,不但语言不太一样,吃食也都不同。
到了客栈,招呼小二上特色菜,有德州扒鸡,羊肠子,平原老豆腐,还有细如粉丝的大柳面,色香味俱全,让人记忆深刻。
用完膳后,叫了俩马车,去了他们推荐的金山寺,听说这边香火旺盛,很是灵验。
而且相传还是玄奘法师的出家修行之地,但今天人还不是很多。
到了山脚,马车不方便上去,给了银子,打发人在此等候。
他们一行人沿着台阶慢慢往上走,林桐看着这楼梯旁的林子,繁盛茂密,不是有鸟叫声传来。
不由得想到,一般这样子的寺庙都是事故高发地带。便谨慎许多,不时转来转去看着。
不过也没人注意,林如海他们三个看到如此美景,沉迷其中还在想着作诗,并且互相品鉴。
怎么大佬都爱做诗?
为啥吟诗作对是古人的一大趣味?
啊,作诗困难户,谁懂呀!
这就是有文采的人的爱好吗?时不时赋诗一手,总是有许多的灵感。
不过不能放弃,林桐也加入其中,边思考,边注意周边的动静。
粗略想好一首诗时,还没等润色,便已经到达殿宇。
那就只能先记在心里,回去在改改,再让林父批评指正。
进入寺门,第一反应就是特别寂静,再加上耳边萦绕着的诵经声便把人带入了一个空明的境地。
感觉身心都放松了,心里头装的事也都逸散而空了。
拜佛祈福后,旁边有抽签解签的僧人,也有在佛前香灰旁供奉的平安符。
交了些香火钱,给每人都拿了个平安符,装进香囊里,保佑平安。
天色已晚,大家便准备下山启程去客栈洗漱歇息。
回去的时候,林桐闻见马车上传来血腥味,分明来的时候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