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的失陷的消息传到紫禁城,咸丰皇帝傻眼了。
站在咸丰的视角,这事情确实很古怪,广东的官员向他频频奏捷,按照叶名琛等人所奏之捷,死在广东的洋人没有八千,也有一万。
洋人既然死了那么多人,怎么又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大沽口呢?
咸丰思来想去,只剩下了一种可能,一种他不愿意相信的可能。
那就是他时常赞誉有加的大清南门两柱石,他的股肱之臣叶名琛和柏贵欺骗了他。
只有捷报是假的,这一切才能解释的通。
到了这个节骨眼,咸丰这才极不情愿地命奴才拿来梁绍琼的折子细看,细看之下,咸丰这才恍然大悟。
洋人在广府虽然吃了几场败仗,伤亡颇大,但并未伤及筋骨,英夷后续抵达的大军,更是锐不可挡,肆意纵横大清东南海疆。
攻城略地,擒拿总督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叶名琛!柏贵!你们这是欺君!好大的胆子!这些狗奴才!好大的胆子!”
咸丰气愤地将折子摔在地上,脑子嗡嗡响,只觉天旋地转,几乎要气昏过去。
额尔金转念一想,也对,而且这小子以前就是清国人。
耆英这个人确实没有信用可言,额尔金和耆英谈也是白费口舌,谈不出所以然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巴夏礼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的了。
说是草本,其实也就是英法联军退兵的要求。
在场的公使,乃至公使助理中,没有人比他更懂大清。
“子爵阁下,您怎么来了?”
一时之间,群臣情绪激昂。
说破天,道破地,咸丰就是不想让洋人进京。
洋人的腿不能弯曲,不能下跪,往后洋人要是见自己不愿屈膝下跪,他这个皇帝在群臣和天下百姓面前岂不是很没面子?
咸丰让桂良、花纱纳这两个办事得力的奴才继续和洋人谈,表示只要洋人不进京,其他方面还能再让一让。
巴夏礼料想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的使者,大英军队又近在大沽口,想来清方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因此面对清军的缴械,巴夏礼没有下令抵抗,乖乖让随行的英军士兵交出了武器。
桂良为了撇清关系,证明自己办事还是得力的,便在咸丰面前说巴夏礼坏话。
“诸位不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吗?”梁耀不以为意。
清方二话不说就将巴夏礼投入大牢。
见梁耀抵津,法国海军中将特罗默兰感到有些意外。其实他更想问梁耀您怎么还敢来。
桂良和花纱纳三下五除二,就痛快和额尔金、葛罗拟定了条约的草本。
如果大清愿意在紫禁城缔约,就表示诸位日后进京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当然,阁下也可以先行派遣一使团进入京师,试探试探大清国君臣的态度。”
其次就是面子问题,巴夏礼能说一口流利的官话,要是通过巴夏礼这张嘴,让其他人知道了他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他桂良的脸往哪里搁?
桂良铁了心要置巴夏礼于死地!
花纱纳和桂良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也在一旁煽风点火。
话分三头,耆英谈判无果,回到紫禁城后,咸丰对耆英大失所望,一气之下,赐死了耆英。
当然,桂良要置巴夏礼于死地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巴夏礼这个洋人竟敢直接来京师城,坏了他的功绩,坏了他在皇上心中得力能干的好奴才形象。
面对桂良和花纱纳提出的如此优厚的条件,额尔金和葛罗赶紧答应了下来,生怕桂良和花纱纳反悔。
但他们的话没人听的得进去,反而被群臣众嘲为懦夫。
桂良和花纱纳连连表示,好好好,我都答应你们,你们快撤兵吧。
他们对洋人的战术战法比较了解,认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切不可和洋人轻易浪战。
只是条约草本中有一条咸丰不能接受。
梁耀则是一言不发,他心理清楚咸丰小儿这时候一心只想让英法退兵,毕竟乱投医,什么苛刻的条件都能答应,压根就没打算履约。
“阁下这次来天津可是一无所获,这不像是阁下的行事风格啊?”就连俄使穆拉维约夫也调侃起了梁耀。
洋人进城一事很快在京师城闹得沸沸扬扬,坊间亦对此事议论纷纷,获悉此事,咸丰皇帝龙颜大怒。
桂良和花纱纳两人正为成功和洋人缔约洋洋得意,梁绍琼等人这番话完全是否定了他们的功劳。
众臣们也纷纷跪下,请求咸丰息怒。
耆英当即使出在广州时的老一套,安抚住巴夏礼使团的情绪,并表明自己这次是奉旨前来和英法两国特使和谈的,诚意很足。
两人当即就不乐意了,桂良甚至表示,条约得以签订,多赖俄使穆拉维约夫从中斡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