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蒋培羽洗漱毕,玩了会儿游戏,再上床时已近午夜。他辗转难眠,后来好不容易勉强入睡,又做了些光怪陆离的梦。大都是梦到十四五岁还在武汉时的场景,巷口卖豆浆的阿姨,刘蓁新买的米白色高跟凉鞋,阴凉的木地板有丝丝凉意,楼下的木芙蓉发疯似地,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后来被热醒了,翻身下床去开窗,风扑进来,裹缠间,已有夏的多情和温热。
楼下隐约传来吉他的声音,他以为是幻听。后来意识到竟是Mark在弹琴。
林悠悠的房间早就熄了灯,明天她还要赶早去上班。
蒋培羽摸黑下楼。Mark平素是极不愿麻烦或是叨扰他人的,今天很反常。
书房的门没关严实,蒋培羽推开一线,Mark没有被他打扰,沉浸在音乐中,还是那首《pure as you》,Mark低低跟着哼唱。落地灯只开了靠窗那一盏,灯光像昏黄的河流,漫溢整个房间,又流逝在错落的缝隙和阴影里。
与Mark相识不过小半年,蒋培羽发觉他的鬓边添了许多灰发。
他的姿态是少见的年轻恣意,唇边带着惬意的微笑,仿佛坐在故乡的河流旁,给心爱的女人弹琴。
蒋培羽见过一张他刚登陆澳洲时候的照片,皮夹克,黑墨镜,英姿勃发的南洋青年。
蒋培羽不忍踏进那房间,驻足片刻,心中的很多猜测也有了大致答案。
这是个奇异的夜晚。
哪怕他并未踏入那个房间,也觉得自己已经淌入那条来自过往的河流,连回房间的步伐都变得潮湿,有沉浮晕眩感。
琴声歇了歇,Mark沉重地叹了一声.。
时间这才划分出此岸和彼岸。
蒋培羽路过二楼走廊,听见林悠悠的房间传来隐约的啜泣。
他敲了敲门,里头的声音静了,不一会儿听到林悠悠说,请进。
里头的林悠悠坐在床上,窗帘拉下来一半,幽幽的浮光里头他什么都看不真切,只看到她伸手向他索取拥抱的轮廓。
她极少表达出这种眷恋。
蒋培羽沉下身将她拉进怀里,紧了紧怀抱,细声问她:“出什么事儿了?”
她好像在平复心绪,喃喃自语,“Mark又在弹吉他了,阿羽,你猜到了是不是?”
她又说,“其实今天mark出门是去看医生的,医生特别交代了让亲属同去。刚刚James走之后,给我发信息... Mark确诊了,阿兹海默。”
她声音低下去,将泪一滴一滴留在他的颈窝。那条河流漫溢,几乎要淹没他。
蒋培羽明白,Mark于她既是恩人也是父亲一般的角色,独在异乡的漫长年月,是这个温和善良的中年人给予她慷慨的照拂。
那种颠倒与迷茫的感觉又来了。
他既心痛,又觉得抽离。那就是遗忘和苍老吗?他想起Mark脸上松弛而深情的表情,旧日的音乐清澈美丽,那间房中分明没有残疾和病痛,也没有阴阳两隔的思念。
他在迷茫中中拥着林悠悠,安抚地亲吻她的脸颊,感受她的呼吸平息下来。二人无缝隙地在夜里拥着,出了汗也没分开,不说话,不多时心静下来,汗意又消散殆尽。
那条河也静下来。
他们从未如此亲密过,但他心中却没有蠢动,只是忽然想起还在武汉的时候,印象里也是这样春末的夜晚,一个又一个,他在床上听音乐时只带一半的耳机,只为等着听到她晚归时朦胧的笑声。
半梦半醒间他有个古怪的念头,以为这只是梦境嵌套的梦境,幻影对镜的幻影。
后来又昏昏沉沉,忽地听林悠悠轻声问:“阿羽,你毕业了会回国吗?你能不能不要走,一直陪着我?”
-
次日林悠悠醒来,发现大姨妈提前报到。
她决定用这一生理现象解释自己前一夜的情绪崩溃和多愁善感。多年的四处搬迁和寄人篱下起码教会了她不沉溺于情绪,因为那根本毫无用处。
六点未到,天光已经大亮,蒋培羽睡得还好沉,一米二的床,肌肤相贴,实质的亲密,不暧昧,很笃定。
她暗喜去年没有一时冲动购买一张更大的床铺。
也庆幸自己比闹钟还醒得早,偷得一些时间来悄悄迷恋他。
她永远学不会连秋仪在情爱上的直白。她太惯于失去了,对任何得到都诚惶诚恐,不敢声张,不敢外放,生怕抓不住留不住。
对蒋培羽的爱亦是。她时常怕表达太切,令他觉得负重厌烦,然后如他来时的果决一样,他又会果决地离开。
有时候她会在心里演习,假设他离开,一遍一遍,心反而会安定一些。
记起初中的时候,有一回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她回教室取单词卡,见蒋培羽趴在桌上睡着了,那天他发烧了没能去上课。午后的第二节课,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