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孙瑞驻扎在榆次城东的凿台。
太原户口有限,能供养的兵力也有限,士孙瑞只能尽可能的收缩防线,亲率主力守郡治晋阳,太行山腹地的大量关口只留少量兵力驻守。
即使如此,他的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只能狠抓训练,以备不虞。
陈宫来访时,他正在演练阵法。
听了陈宫的来意,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了良久。
演练结束,步兵校尉魏杰、射声校尉沮俊来大帐复盘,检讨得失,见陈宫在座,又惊又喜。
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北疆战事。
虽然从邸报中知道了大致的经过,但他们还是对具体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天子以三千骑出征,先破匈奴,再破鲜卑,前后击破胡虏近三十万,这样的战绩堪称神奇。
即使去除水份,那也是以一敌十。
有华阴之战的先例在前,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和天子动员普通将士有关。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只有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连战连捷。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魏杰、沮俊很失望。
士孙瑞也很失望。
他越发不明白,天子为什么会派陈宫这样一个书生去东武阳。
怎么看,陈宫也不像是能完成任务的人选。就连张喜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让陈宫到他这儿来。
向他请教只是一方面,请沮俊出面联络沮授才是关键。
郭图、荀谌北上之后,沮授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士孙瑞咳嗽了两声,打断了魏杰、沮俊的提问。“公台奉诏出使,关系到朝廷体面。当初关东州郡讨董,臧洪既是首倡,又是主盟。如此义士,不当令其枉死。”
沮俊会意。“让王凌去一趟吧,我再给公与写封信,请他劝劝袁绍,或许能有用。”
士孙瑞表示同意,命人去传司马王凌。
士孙瑞又道:“公台,我有个建议,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你斟酌着办。”
陈宫连忙躬身行礼。看到沮俊,再听到沮授的名字,他就知道张喜让他来见士孙瑞的用意了。如果说真有能帮他的人,只有眼前的士孙瑞和沮俊。
“你到东武阳后,暂时不要向袁绍表明使者身份,想办法进东武阳劝降,向臧洪出示诏书,劝他忍让一时。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陈宫如梦初醒。
他起身离席,向士孙瑞躬身一拜。
士孙瑞一句话,纠正了他最大的思维误区。
不是袁绍要杀臧洪,而是臧洪要杀袁绍。只要能让臧洪暂时忍让一时,不要与袁绍针锋相对,袁绍未必会取臧洪性命。
杀了臧洪,对袁绍并没有好处。
当然,如果他以天子使者的身份去劝和,那结果就正好相反了。
就算袁绍不想杀臧洪,也不可能让臧洪去投朝廷。除非臧洪向他称臣,否则他一定会杀了臧洪,以免留下后患。
所以,只能让臧洪知道他是天子派来的使者,绝对不能让袁绍知道。
否则他的任务必然失败,弄不好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想通了这一节,陈宫后背全是冷汗。
他早就知道天子的这个任命没按好心,却没想到会如此阴险。
荀攸,我记住你了。
——
王凌二十五岁,身材高大,容貌英武。
奉士孙瑞之命,王凌率领十名骑兵,随陈宫、陈容一起赶往冀州。
他对天子的河南之战也非常好奇,几次向陈宫打听。当他发现陈宫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态度便有些冷淡,不复之前的热情。
陈宫有点后悔。
他虽然没有随天子出征,却有很多机会打听更详细的消息。吕布父女亲临战场,张辽、高顺更是积累军功升职,他们都是战场亲历者,了解很多人无法了解的内幕消息。
但他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好奇之下,他反问王凌,你们为什么对河南之战的细枝末节如此关心?
听了陈宫的问题,王凌瞅了陈宫一眼,不由自主的笑了一声,眼中也多了几分不屑。
怪不得吕布被袁绍打得落花流水。身为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就这水平?
你以为作战就是看看地图,排兵布阵?如果不了解每一个将领的性格、能力,如果不了解对手的底细,所谓的计策就是空谈,根本不可能打得赢,更不可能以少胜多。
尽管如此,天子的大捷依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他们都迫切的想了解更多的细节,尽可能复盘当时的战况,分析得失。
正如对弈之后的复盘能够增涨棋艺一样,复盘战役也能提高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尤其是对王凌这种初入行伍的新人,尽可能的了解一场真实的战役格外重要。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例子,有大量鲜活的细节,而不是史书里简略带过的几句话。
这是士孙瑞再三强调的事,几乎刻在了王凌的脑子里。
王凌略微解释了几句,陈宫听了,若有所思。
陈容也觉得受益匪浅,看向王凌的眼神多了几分羡慕。
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