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鲁国儒生几个字,荀谌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孔融,突然轻松了许多。
仔细想想,孔融还真是对不起圣人血脉。枉有早慧之名,除了登李膺龙门之外,根本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
他只会批评,却无所建树。
“你考入讲武堂,是诸葛亮的建议吗?”
“算是吧。”徐庶淡淡地说道:“以前不肯读书,是因为以我的家世,恐怕也难以读书入仕,转而习剑。现在不愿读书,则是觉得圣人之道未必在书本之内,不如从军,既能谋生,也能开拓视野。所以诸葛亮一说,我便应了。”
荀谌眉头微皱。“元直,圣人之道固然未必尽在书中,但典籍却是圣人所传,乃是求道的门径。不读书,如何知道?”
徐庶回头看看荀谌。“刘表既是宗室,又是名臣之后,本人也学问渊博,堪称大儒。荀君觉得他知道吗?恕我直言,真正以读书知道的人,我没见过,倒是看到不少迂腐之辈,甚至是伪君子。”
荀谌反唇相讥。“讲武堂虞祭酒是迂腐之辈,还是伪君子?”
徐庶咂了咂嘴,神情有些尴尬。
一时不慎,说得太绝对了,被荀谌抓住破绽,反倒无法应对。
“如果你想拜访的是读书人虞翻,那你就来错了,现在就回头还来得及。”一个声音从头顶传来,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有如在耳边一边。
荀谌停住脚步,抬头一看,只见前面的楼上有一人凭栏而立。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眉宇间毫不掩饰傲气。
徐庶连忙说道:“荀君,毛君,这就是虞祭酒。”
荀谌心中不喜,拱手道:“那敢问足下是什么人?”
虞翻轻笑一声。“度田只是行王道的办法之一,本身并非王道。读书也是求道的办法之一,本身并非求道。同样的道理,你明于彼而拙于此,着实令我惊讶。”
荀谌顿时面红耳赤。
虞翻用他的文章来反驳他的观点,这可比他利用徐庶的一时失言来堵徐庶高明多了。
如果说徐庶只是鲁莽,那他就是虚伪,至少是不懂装懂。
即使如此,荀谌还是反问道:“不读书,如何求道?”
“三皇五帝读什么书?”
“三皇五帝乃是圣人,生而知之,自然不用读书。可是圣人不常有,普通人不读书,岂能知道?”
“天高地卑,日月经行,寒来暑往,风鼓雨润,道在其中,何必读书?如今太学嚣嚣,群言鼎沸,守私利而忘公义,惧战乱而不治其因,逞小智而拒大道,是他们读的书有问题,还是他们自己有问题?”
荀谌语塞,血往脸上涌。
毛玠拱手施礼。“陈留毛玠,见过祭酒。未落席而受祭酒之教,幸甚。”
虞翻转头看向毛玠,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毛君虽然迂腐了些,却能安贫乐道,不违本心。能与毛君一见,也是我的荣幸。元直,请毛君登堂。”
“喏。”徐庶下意识地应了一声,话一出口,又有些尴尬。
虞翻只请毛玠登堂,荀谌怎么办?
“祭酒?”
虞翻淡淡地说道:“我不是读书人,我只是求道人。荀君若是问道,不妨一起来。若是谈经论典,恕虞某无暇奉陪。”
荀谌苦笑,摇摇头。
当初荀文倩就提醒过他,虞翻是狂生,不能以常理计。现在一见,果然如此。真要与他计较,丢脸的还是自己。
“谌虽愚钝,不知道,但能听祭酒与孝先论道,自然也是要听一听的。”
“那就来吧。”
徐庶大喜,躬身相邀。
荀谌、毛玠登堂,上了楼,来到虞翻面前。
荀谌看了一眼正堂。
刚才在楼下时,他只听到虞翻的声音。现在上了楼,才发现楼中人不少,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却几乎没有声音。
大堂正中央,摆着一个木架,架上有大大小小的圆环,每一个圆环上都有一个球,似乎还可以滑动。几个人围着木架,正轻声商量着什么。
“这是……”
“浑天仪。”虞翻伸手示意,请他们入座。
荀谌却没有坐。“是洛阳的浑天仪吗?看起来……不太像。”
“你见过洛阳的浑天仪?”
“见过。我不仅见过张衡所制的浑天仪,还见过贾逵所见的浑天仪。不过都与你这个不太像。”
“我们做了些许改进。”
“些许?”荀谌表示怀疑。
虞翻笑了,却不再说,只是示意荀谌、毛玠入座。
见荀谌疑惑,徐庶说道:“荀君,我讲武堂研究星象,不是为了预测吉凶,而是为了军事。”
荀谌会意,涉及到军事秘密,虞翻不肯多说也就自然了。
入座之后,虞翻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对荀谌那篇文章的态度。
一方面,他欣赏荀谌务实的态度。
问题最终是要解决的,讨论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讨论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天子举行论讲,是希望能群策群力,最终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再写一部《盐铁论》或者《白虎通》。
推行农学,至少是一个务实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