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周忠赶到了行在,带来了益州的消息。
士孙瑞已经移驻汉中,正在筹备对益州的进攻。他拟定的路线有两条:一是取米仓道,进入巴郡;一是取金牛道,进入广汉。
不管是哪一个选择,进攻的难度都不小,所以现在太尉府提出一个补充方案:安排荆州水师,溯江而上,至少可以迫使益州分兵拒守,为士孙瑞分担一部分压力。
这就需要朝廷安排人进驻荆州,而且最好是通晓水战的。
太尉府的意见是让楼船营单独行动,去荆州指挥水师。楼船校尉楼圭是南阳人,通晓水战,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周忠则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
他建议派孙策去荆州。
辽东大战已经结束,海船的研制还没有结果,孙策暂时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助士孙瑞一臂之力。
况且楼船都尉楼圭留在汉中也有好处,从西汉水进入广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充当奇兵。
刘协听完周忠的意见,没有立刻给出答复。
这件事看起来只是进攻方案的分歧,其实背后很复杂,既有三公府争权,又有不同籍贯的人争功,搅和在一起。
周忠推荐孙策参战也许只是一个试探,他真正的目标也许是周瑜。
军事本该由太尉府主持,周忠身为司空,主动掺乎到这件事里来,还到他面前来告御状,绝不会那么简单。
刘协向周忠大致说明了要求。
司空府要对冀州的水利做整体规划,改善河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
他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挖几条南北向的运河,将冀州境内以东西向为主河流贯通起来。
工程可以分期进行,但规划要提前做好,不能走一步算一步。
周忠拍着胸脯有示,一定全力以赴,不拍不扣的完成任务。
——
出了御帐,周忠随即去找司徒杨彪。
杨彪一见周忠就笑了。“就等你来了。”
周忠得意地哈哈大笑。
他在路上就收到消息了,这次上计邯郸的成绩最为耀眼,不出意外的话,将是天下之冠。而邯郸令就是他推荐给天子的诸葛亮。天子为此移驾邯郸,却没有立刻巡视,就是为了等他来。
这无疑是对他推荐诸葛亮的最大认可,也是要在众人面前肯定他的成绩。这让他被孔融提议重修《孝桓帝纪》重创的情绪得到了巨大的抚慰,甚至有些飘飘然。
两个老朋友见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周忠首先想说的就是关于益州的战事安排。
这种机密大事,在天子决定之前,不能对普通官员提及,但杨彪是三公之一,天子肯定会找他商量,事先通个气还是有必要的。
周忠急着来找杨彪,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杨彪听完,脸色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
“嘉谋,我以为你这件事处理得不妥。”
周忠倒是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说道:“文先,我知道,这有争权之嫌,不合三公分治的原则。但益州的战事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天下能不能尽快一统,还关系到君荣将来能不能接任三公。行大事不拘不节,我不得不如此。”
杨彪哼了一声。“嘉谋,你我是多年的朋友,我也不瞒你。你这话,之前就有人说过。”
“谁?”
“你的前任。”
周忠脸上的笑容有些僵。
他的前任张喜可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天子连谥号都不肯给,为此还闹得满城风雨。
而眼下的益州之事,也和张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如果步张喜后尘,焉知天子不会一怒之下,把之前的那些事再翻出来?
他自己的事,自己清楚,破绽实在不少。
想到天子刚才的态度,周忠觉得后背有点凉。
杨彪见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说起了天子准备巡视邯郸县的安排。相关的准备几乎都做好了,就等着周忠来。
但这次巡视又不同于以往,其中有实地考察——甚至是核查诸葛亮政绩的意思,所以不能随便走走,要对各方面的细节进行了解,最后还要进行汇总,确认政绩属实,没有虚报谎报的同时,还要提出可以改进的问题。
天子是象征,杨彪、周忠这两个老臣担负着具体的责任。如何才能核查到位,让人相信诸葛亮的政绩是真实的,又如何要体现出老臣的经验和老辣,别让诸葛亮太骄傲了,这个分寸很难掌握。
天子坚持等周忠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周忠既是老臣,更是诸葛亮的举主,有丰富的施政经验,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又不会让人觉得是故意打压诸葛亮。
听了杨彪的分析,周忠也有些感慨。
“天子虽然年轻,思虑倒是周密,一般的老臣都赶不上。”
“的确如此,天子为了朝堂上的平衡,花了很多心思。你我身为老臣,理当协助天子,共襄王道,而不是横生枝节。”
周忠讪讪地笑着,神情尴尬。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应该告诉你。”
“还有什么事?”
“孔融到了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