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第八章春秋决狱(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春秋决狱(求打赏月票推荐票!)(2 / 3)

法家的冲突。朕早有所料,于国中推行儒术,必定会遭到阻力。只是朕始终记得,当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其丞相肥义对赵武灵王的困惑做出的回答。”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赵武灵王遂推行胡服骑射。”

“如今朕要想保持祖先的光辉业绩,必须彻底解决天下人心纷乱之事。若要处理此事,非得在文教之上下苦功。纵使朕背负一些骂名又如何呢。”

蒙毅听了,脸颊上紧绷的肌肉这才松弛下来。

原来皇帝陛下是早就料到会这样。

“昔日陛下为东宫,先帝曾对臣夸赞陛下,言曰陛下常言‘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前方有何等困难,陛下都会全力克服,以完成自己的目标。”

“彼时先帝称陛下‘一腔孤勇’,臣今日闻之见之,这才明白当年先帝这番话的含义。既然皇帝陛下坚持要效仿我秦孝文王、赵武灵王这二位雄才大略,勇于革变求强之主,臣并无商鞅之才,但是臣愿意帮助陛下革故鼎新。”

“且不知陛下以为,这案子到底要如何判才是?须知这律法,便如同陛下金口玉言,怎可一而三,再而三的改动呢。臣恳请陛下深思之,不然便是召朝中诸位公卿大夫前来共同商议。”

扶苏摆摆手,他早就有了应对的主意。

“廷尉可读过《春秋》?”

“自然是读过一点,只是不及韩非子所著文章研读之深。”

“汝以为《春秋》要在何处?”

廷尉顿了顿。

“宣扬儒家之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人伦也,为何我秦国不用也?朕要的是天下百姓都忠于朕,但是若朕只想让天下人都忠于朕,却不肯让天下百姓行孝义,如此,我秦国还能长久吗?”

蒙毅自然摇头。

“那陛下以为?”

“朕决定,从今日起,推行‘春秋决狱’。朕以为,断狱,不仅仅需要靠律法,还要靠《春秋》。即日起,就由廷尉你主持此事。朕决定,设立大理寺,专管天下大小刑狱。而这大理寺,自然由你来主理。”

廷尉听了这话,有些受宠若惊。

皇帝似乎从来未有提拔他蒙毅的意思。

而且也不能再提拔了,蒙毅已经是上卿了,再提拔,可不就成了三公,这是蒙恬不敢想的。

“臣谢陛下隆恩。”

“这大理寺,按理说新建之官所自然是要重新建舍,只是朕考虑到天下刑狱案件诸多,不可耽搁,而且这廷尉府如今也不够气派。所以朕决定,将昔日的驿馆改设为大理寺,专管断狱。”

“所幸,这昔日驿馆,曾在数月之前,为工部令提出,要重新修葺,但是如今看来,不若改设为大理寺吧。”

“如此,大理寺便设在皇城之内,如此也可方便你为事,免得你宫中、府中两头跑。”

皇帝体恤蒙毅,蒙毅听了自然也心喜。

“陛下的命令,臣都照办。”

扶苏望着蒙毅,迟疑了许久。

“我秦国国中,有诸多虚设之位,地位尊崇,但是却无人在任。太尉、司寇,皆如是。你既然今后就要掌管大理寺,朕便拔擢你为司寇。”

“这律法之事,无需与其他公卿商议,直接听朕之命便是。是故,这大理寺,日后便直属于朕的麾下。你无需再向丞相奏报。”

原本蒙毅从廷尉变为司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现在,这司寇却在实际上地位和丞相一样。

“唯。”

“朕要你在这大理寺中,充入儒家名流,朕会派儒生公孙寅、伏胜一同协助你断案。每每有案例积攒下,便写录在这《春秋决狱》之中,以为天下秦吏参考。”

说到这,蒙毅脸色微微一变。

这儒生入大理寺,不是要让儒生们断案的意思吗。

“蒙毅,这在朝中扶立儒家,是朕的本意,但是你知道,朕为什么要将这大理寺交给你来管理吗?”

“陛下担心,我秦国从此真的被儒生做了主。”

扶苏听了,自然欣慰。

扶苏拉着廷尉的手,一脸恳切道:

“朕需要儒家,以为我秦国得天下人心。夫先帝挥军百万兼并天下,落了个虎狼之名在外,那些六国贵族,朕也收到消息,他们并不肯善罢甘休,只是逃匿到荒野之地,伺机而动。”

“六国之患尚且未根除,而天下黔首无所依附,朕急需要能臣干将,帮助朕安抚人心。立儒,是为借孔孟仁义之名也。”

“但是廷尉你也知道,法家之术对于先帝所创设的皇帝制度而言意味着什么。朕虽然有专注于眼下数十年的安定,但是朕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后世。”

“昔年皇帝陛下欲连长城,为后世子孙谋福祉,但匈奴之兵,若非斩草除根,只会春风既吹又生,无穷尽也。是故朕从先帝手下接下此事,以为踏平匈奴,灭其族。”

“而今朕打算一统人心,法家之术为帝王术也,岂能为天下文教之术,朕只好移花接木,以儒家为我法家做粉饰。”

“但是此次春秋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