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夫想了想。
“你嫂子娘家就是石头村旁边的黄陂村,我让她回去打听打听,空房子应该有很多,不过要干净清爽的,还得挑一挑。”
李长若知道这个道理,村里外出打工,在外面安家落户不回来的太多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孩子居多,房子空荡荡,很快就破败了,没有熟人,这事儿的确不好办。
有了熟人,就轻松多了。
徐嫂子是个热心肠,又跟李长若处的好,很快给打听到了。
“说来也巧了,姜校长也住那,在我给你找的房子隔壁,两家原本就是兄弟俩,本来是联排屋子,分家后在院子里砌了一堵墙,有人作伴互相有个照应挺好的。”
李长若想起姜校长一身清爽的气质,已经对那的房子有了八分好感。
“那感情好?嫂子什么时候方便?我想去看看,一个人有点不敢。”
徐嫂子爽朗的笑。
“我这天天都是瞎忙,要说空,天天都能有空,要想忙,哪哪都是活儿,你啥时候有空咱就啥时候去。”
李长若乐。
“好嘞,那就下午去。”
要是看中了,以后上班就要踩点坐小巴,或者跟姜校长一样,走路上班。
李长若觉得锻炼一下体能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得慢慢来,一下子走这么长的路,实在吃不消。
这不,看房子的路上,李医生累的气喘吁吁,死狗一样,徐嫂子背着背篓走在山路上如履平地,还时不时停下冲李长若挥手,催她快点。
两间红砖瓦房坐北朝南,院子里还有一个灶房,一处洗澡的地方,关键是院子里还有自来水和太阳能,这是什么神仙房子!
李长若没精力再看其他备胎,毫不犹豫的租下来。
虽然姜校长就住在隔壁,不过李长若选择走到公路上坐小巴上班,碰到的机会挺少。
不过每次碰到,两人都会微笑打招呼,姜校长总算不再像刚开始见的时候那样不好亲近了。
李长若跟着师父开始进山学习认草药,三不五时碰到植物学家地质学家带着学生进山考察,交际圈子越来越广。
年轻人聚在一起,乐趣无穷,李长若渐渐体会到下乡援助的乐趣。
精神层面的丰富,让她对这片土地的种种不适应,都变的微不足道,可以接受。
一场秋雨一场凉,新学期,李长若又去了一趟学校,给孩子们例行体检。
当初那三个先心病孩子,李长若已经通过民间基金会申请,安排他们做了手术,现在健康状态比先前好多了。
就是一个叫林小乐的丫头,原本就发育迟缓,加上营养不良,再来一场大手术,整个人瘦的跟个猫似的。
本来孩子就散养,又是个女孩儿,能活下来,都是因为在学校读书的缘故了。
小花跟在小富身后,对所有人都保持警惕,看见李长若,才放开哥哥的衣服下摆,从他身后走出来。
“这孩子怎么不说话?”
袁老师叹气。
“从上学期我们带她来学校,就没听她发出过声音,有时候被别的调皮孩子欺负狠了,也只会发出尖叫哭声。”
李长若摸摸小富的脑袋,孩子心疼妹妹,拉着妹妹的手,泪花在眼里打转。
“你妈妈还打你们吗?”
小富摇头。
“阿姨给的药很管用,她吃了就睡觉,已经不打我们了。”
小花看哥哥跟救命阿姨亲近,越发愿意接近李长若。
李长若用平常心对待她,很自然的问了小富一些关于妹妹的吃喝成长问题,尽量不让孩子感觉到过渡关注。
这孩子是心理出问题了,需要时间来自愈。
当然了,最好是有个专业的心理医生,可惜条件有限,没有。
那就只能用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了。
李长若带了一兜子白桃味的水果硬糖,体检完,一人一块,孩子们欢喜的跟过年似的。
中午还是在学校里吃,孩子们今天吃的辣椒炒肉片,排骨炖土豆,芥菜疙瘩,榨菜蛋花汤。
甜都来的李医生叹气,掏出饭盒拿去加热。
她不太会做饭,也不爱洗切烧两小时,只为用餐十五分钟,过后还要收拾残羹剩饭,洗脏兮兮的碗筷,这是她最不喜欢的工作了。
李长若把饭盒送到临时棚子充当的食堂。
一个大碗无声伸到李长若面前。
碗里酱油猪油加一勺灵魂绵白糖,大锅里热气腾腾的,正在煮一把面条。
“苏式拌面!”
李长若眼眸一亮,接过碗,不舍得走,蹲在小板凳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口锅。
煮面的姜校长可真帅,袖子挽起,裸露在外的胳膊上肌肉的线条分明,一双长筷子在他手里听话的很,三两下,面条断生捞出来,在漏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