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相见苏聿神情怔忪,心底的猜测实了六七分,有些忧虑。
苏聿在八岁那年获封湛王,被遣至南境。太子之位重于王位,彼时封王,有如被废。
他大病初愈,便被迫出发前往南境,而那时湛王府甚至尚未动工。抵达南境后,他在陈海郡王府上借住了将近一年,从而与郡王的幺女辛晔相识。后来他搬去湛王府,与郡王府隔得亦不算远。南境儿女不拘礼,辛晔便常常骑马到湛王府寻他。
柳相那时远在京内与刘党周旋,听得此事,想着若是此女能陪在苏聿身边,或可稍纾他心中苦闷孤单。加之探子回禀,说辛晔是个率真烂漫的性子,与苏聿相处甚洽,青梅竹马的佳话,他亦乐见其成,便并未插手。
可惜天不遂人愿。
苏聿静了静,执起身侧缥色的青釉莲瓣纹茶盅:“孤当年只将辛氏视作幼妹一般,并无甚旁的心思,老师多虑。”
他轻笑了下。
“再者,她已故去多年,还是勿要妄加猜测罢。”
此话落入柳相耳中,更觉苏聿心有牵绊,忍了忍,终道:“陛下若真作此想,老臣也可放心了……只是,前陈海郡王及辛氏煞费苦心接近陛下,实则别有用心,并非善类啊。”
持着杯盖的手一顿,苏聿抬袖的动作遮住了大半张脸,放下茶盅时,露出个恰当的愕然表情。
“老师何出此言?”
柳相伏身拜下,语气郑重。
“那时,老臣听闻辛氏时常伴在陛下身边,只当陛下终于有了可心之人,便派人多留意了些。谁知探子却听到陈海郡王同心腹密谋,欲让辛氏嫁给陛下后诞下皇嗣,再除去陛下,打着匡扶正统的名义上京来,将皇嗣立成傀儡天子,以摄政王的名义祸乱朝纲。
“辛氏不可能对陈海郡王的阴谋一概不知,定是故意接近陛下。
“臣知陛下念旧,但此事是臣再三探听、千真万确的。只是辛氏及陈海郡王早被处死,到底未曾害过陛下。陛下感念故人便罢,却万不能为此女耽搁了大事啊。”
茶盅在长久的停滞后终于复被放下,御案后的苏聿抚上眉心:“老师先请起,容孤想想。”
柳相告罪。
半晌,苏聿移开手,问道:“老师当年既得知内情,为何不送信与孤?”
柳相在心里叹气,缓了缓神:“陛下年少艰难,难得有良人在侧,却包藏祸心。老臣……老臣着实不忍让陛下知晓此事。
“请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苏聿抬手,止住柳相复要伏跪的动作:“无妨,孤明白老师苦心孤诣。且不说孤如今得知,尚有些回不过神,如若当年知晓,恐要大受打击。”
脑中霎时浮现几幕旧事,柳相出神了一瞬,又迅速收回思绪,郑重道:“陛下良善,乃大胤之福,只是此女当不得陛下如此,望陛下三思。”
“……孤知晓了。不过尚有一事,孤想请老师解惑。”
苏聿将指尖轻轻搭上冰凉的青玉卧兽镇纸。
“辛氏被害,可是老师的手笔?”
柳相一顿,缓缓伏地。
“臣死罪。
“是臣将辛氏的画像送到废帝面前的。”
苏聿沉默良久。
“怪道苏寄会封她为嫔,召入京内,最后将她——”他停了一停,“虐杀在宫中。”
“……是。”
苏聿沉吟。
“孤听民间传言,说因辛氏是苏寄封的第一位嫔妃,撞破了他的隐疾。苏寄恼羞成怒,因而处死了她,连着陈海郡王也被安了个怠慢的罪名,最后被赐死了。”
他走近前去,将老丞相扶起,温声道:“孤并无怪罪老师之意。若无老师深谋远虑,孤怕是已遭奸佞毒手。但孤现下只想问清一事——
“这个传言,是真是假?”
柳相颤巍巍地起身,理了理久远的记忆。
“那年,废帝到了应晓事的年纪,刘荥让其广纳嫔妃。然废帝恶名在外,心疼闺女的臣下都不愿将女儿送入宫中,此事便一拖再拖。臣……臣知晓了陈海郡王的图谋,便设计让废帝纳了辛氏。
“辛氏被杀隔日,刘荥便带了诸多医丞进宫,说是要为废帝诊治惊厥之症。后来……那些医丞,要么被赶出宫,要么被杀。
“陈海郡王得知爱女被害,当时便欲上京讨个说法。探子亦报,他一度有意借机撺掇陛下,一齐为辛氏复仇。但还未来得及动作,赐死的旨意便到了。
“至于废帝,自那之后确实未再提过纳妃之事。隐疾一事,臣不敢妄言,然之后废帝不涉后宫,沉溺伎乐,专宠乐署中的能手,此事倒是确凿。”
苏聿心念一动。
“苏寄于伎乐一道,可有偏爱?”
“废帝最喜、亦最善琵琶,拨弹、指弹皆不在话下,后甚至与乐署中的琵琶大家不分伯仲。年节宴上,废帝兴致来了,亦会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