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林娘子搬来县城,林荷儿感觉自己生活又回到了在林家时。
每日里铺子有人照看,自己一觉睡到自然醒,起来吃了早饭,步行去往林家,陪着娘聊天,听她说村里之事。
有时聊的时间长了,午饭也要在那边吃,这日子过得安逸又舒适。
这天娘俩说起林东念书之事。
娘,我当初买这宅子,除了考虑这边居住环境好,另外就是小弟念书之事。
这翠竹巷再往里走,有家学堂,里面教书的夫子,名声大着呢。这么些日子,您也将家里安顿好,咱们也要尽快让小弟去学堂念书。
荷丫头,娘对这事也不太明白,要去那夫子学堂念书,需得准备些什么?
要不这会时间正好,我出门先去学堂打听下。
林荷儿想到这儿,带了李氏出门朝巷子里走。
于夫子家,就在翠竹巷尽头。这边其实邻着另外一条街,所以大多数时间,学堂里学子来于家上课,也都走街市这条路。
等林荷儿到了小院门口,李氏上前敲了敲院门。院里出来一老妇人开门。
李氏跟老妇人上前寒暄:这位姐姐,这儿可是于夫子的学堂,我家夫人幼弟,想来咱们这边求学,向您打听下,来咱们学堂需得准备多少束脩?
老妇人抬眼打量门前两人,笑容和蔼道:我家那位只收咱们这附近的孩子,正好学堂还空有一位置,您家是住哪儿?若是太远可不行。
婶子,咱们家是巷子里新搬来的邻居,就住之前那家有人在临县做官那房子!
哦,晓得了,买了冯家那房的是你家啊!
正是嘞,家中幼弟正是该开蒙读书,咱们听说于夫子的学问,在县城都是数得着,这不想着来您家请夫子教导下幼弟。
人云亦云罢了,当不得大家夸赞。老妇人听到林荷儿夸自家老头子,虽然嘴上道了句谦虚,脸上却带着些与有荣焉的笑。
既然你家就住在咱们巷里,自可来学堂念书,咱们家束脩,一年五两银子,包含一餐午食。另外年节您看着给就行。
一年五两银子。果然县城物价不是镇上能比的。不住宿只管一餐饭,一个蒙童的学费,就要花掉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
在古代,读书是个高投入,还不一定有回报的行业。
也不怪为何读书人少。自古到今,资源总是掌握在部分人手里。为何穷人争不过富人,不是穷人不努力,大多数时候,只是穷人在任何时候都慢了一步。
不说别的,就只在读书上来说,这就是穷人很难跨越的一步。
现在的林家跟温家,只希望通过林东跟温玉宁两人,先来走出第一步,慢慢改变自身阶级。
至于自己要做的,当是通过努力,多多积累财富,在他们身后尽可能地给其些助力。
打听清楚束脩之事,又跟学堂里于夫子约定好,后日一早,林荷儿将林东送来学堂。
回了林家,将时间告诉了娘,林荷儿在林家吃了午饭,带着李氏回了铺子。
之所以今儿没在林家赖到傍晚,也是李氏提醒了自己,下半响又是温玉宁放假的日子。
待两人回了铺里后院,就见人已经回来了。
荷儿,我听说娘跟小弟来了,待我收拾下,一会去上门拜见。
温大哥好生歇着吧。我刚从那边回来,咱们今儿就不过去了,正好上半响我去了那教书的于夫子处,替东弟报了名,后日就要去于夫子那念书。
明儿咱们再去林家,东弟刚刚启蒙,也不知要用到哪些书本,正好你回来,给他出出主意。
小舅子已经要准备入学,自己自然是要帮些忙。
温玉宁回了房里,从箱笼里找出自己当初启蒙时用到的千字文,放了桌上。
蒙童刚开始进学,用不到买书,有这本千字文足够。等明日我们去林家时,给小舅子带着。
另外再买些笔墨跟纸就够了。
好,那咱们明儿带了东西过去。
两人说完林家之事,温玉宁(林荷儿)想到还有好消息没跟对方分享。
温大哥(荷儿),我还有一事没告诉你。
哦,温大哥也有好消息?快说说是什么?
没什么,我读书也有两年多时间,前日徐教谕找了我,说我可以下场去试一试童生试。
我想着自己也读了不短时间,正好也想去考一场,看看自己水平如何!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没想到温大哥都可以下场去考试了。
童生试是什么时候开始,你还需要准备什么考试的东西吗?
没什么需要特殊准备的,童生试就在县城考,到时县学会组织要考试的学子,一起去县衙考试,共考三场。
时间就在月底。
什么,时间就在月底,那不是没多少天了。今儿已经算是月中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