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你们可能不知道,咱们阳县在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边关重镇,不光承担着重大的军事任务,还相当于中原大地的一道铜墙铁壁,挡住那些游牧民族的南下步伐。就拿我们身边的这段秦长城来说吧,足足六十多公里长,你们想想,这可是万里长城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呢!”
走在通往县城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队长张齐强一边领头推着满载土豆的大平板车,一边绘声绘色地给身边的男知青们上起了历史课。赵小美听李洁说,别看张齐强年龄不大,却是东胜村最能吃苦耐劳的村干部,而且还是一位肚子里装满故事和学问的“移动图书馆”。
“听童金泉他们说,张齐强也在家偷摸的复习,看来他也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呢。”
“这么厉害啊?”赵小美不由咋舌,她这个应届高中生都没信心参加,真没想到一个农民却。。。
“人家张齐强可是东胜村唯一从县一中毕业的高中生,和我们这伙知青是同届。”大概看出了赵小美此刻心里想些什么,丁晓喘着气补充说。
赵小美对张齐强的优秀更加钦佩,而对比之下,也为她二姐惋惜。同样优秀的赵小莉因家庭责任和经济压力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梦想,选择接替父亲的班减轻家里的负担。
张齐强正走在队伍前头,双手紧握平板车把手,车上满满当当堆着的是他们东胜村村民辛勤劳作收获的新鲜山药,这些颗颗光鲜饱满的山药蛋,就是农民们朴实而坚韧的艰辛劳作的写照。
身边的男知青们,一个个脸颊被阳光晒得黝黑,汗珠在额头闪闪发亮,虽然疲倦,但依然使劲推着板车,眼神里充满好奇与期待。张齐强见状,停下脚步,把肩上的拉绳取下来,笑着说:
“估计还剩小半程路了,再歇一次吧,童金泉,看看表几点了?”
“刚八点十五,队长。”童金泉抹抹汗,抬起右腕看了看说。
“嗯,和我估算的差不多,就在这里歇一会吧,大奎、马舒阳,你们去那边找几块石头过来。”
大奎和马舒阳知道队长要干什么,于是立刻去那边找大石头去了,张齐强利用这段间隙,又开始了他生动活泼的历史课讲解。
“你们知道吗?”他腾出一只手抹了把汗水,另一只手还在扶着车把,赵小美见了,忙放下箩筐去帮着扶着车把,李洁和丁晓也加入了进来,这一路上她们基本没受多少累,框里也就象征性的装了一点山药,不然也不好意思跟着他们一起去。
张齐强对她们笑了笑,接着说,“咱们脚下的这条路,以前可是古道的一部分,当年商贾驼队就是从这里南来北往,交换物资的。。。”他的话就像洒在路上的尘土一样飞扬起来,充满了画面感,让原本单调的进县城旅程,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气息。
等大奎他们俩搬回两块大石头后,众人帮着队长把石头垫在车把下放稳,继续听他侃侃而谈。大家时而点头深思,时而开怀大笑,疲惫的身体似乎也因这份精神食粮而得到了片刻的舒缓。
赵小美觉得,这段行程不仅锻炼了筋骨,也在张齐强队长的故事中汲取到了知识的力量,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也愈发的深厚了。
就这样,在后半程的路途上,赵小美三人虽背着小筐跟在车后,但还是感觉累得不行,不过听着队长生动有趣的讲述,倒不觉得有多辛苦了。
她记得刚进村那天,坐在小轿车里都走了老半天的路,现在大家徒步推着平板车慢悠悠走,还不知啥时候能到县城呢,好在有了队长一路风趣的讲述,让这段路程变得轻松愉快了不少。
张队长接着说:“说到名人事迹,你们肯定都听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吧?据说当年花木兰就是从咱阳县的怀朔镇开始了她的传奇经历。你们想象一下,《敕勒川》里描述的场景——‘阴山脚下,敕勒川草原如巨大的蒙古包覆盖四野,蓝天下,原野广阔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千古流传的诗篇,就是源自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张队长,这位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此刻眼睛里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热情与骄傲。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回荡在山谷间,就像一首流淌的民谣,为他们讲述着阴山山脉的岁月变迁和地理风貌。
“大家请看,这背后的阴山山脉,它不仅是我们阳县的一道天然屏障,更是我们祖先顽强生存、开拓进取的历史见证。。。”
随着他话音落下,赵小美和同行的知青们都不禁转头回望那巍峨壮丽的阴山。只见那连绵起伏的山脊犹如巨龙横卧,在阳光下显露出刚毅而雄浑的姿态,向西蜿蜒而去,直至视线尽头。尽管其峻峭险峻使得东西两边的人们交通往来极为不便,但这也正是它赋予了阳山县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时,赵小美心中油然生起一种敬仰之情,她想象着那些翻越阴山、在这片山区辛勤耕耘、生生不息的阳县先人们,他们的坚韧与智慧仿佛化为了眼前的这座大山,静默而庄重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