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皇上已经对功臣们进行了表彰,给萧何封赏很多,但是在位次上还没有机会再对他们进行嘉奖,然而心里还是希望萧何能够排在第一位。关内侯鄂君进言说:“群臣的议论都是错误的。曹参虽然在野战中有战略地位之功,但这只是一时的事情。皇上与楚军对峙了五年,经常失去军队,逃亡的次数不计其数。然而萧何却经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不是皇上下的命令,而是多次在皇上最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数万人的援助。汉军在荥阳与楚军对峙了数年,军队没有粮食,是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食,供应不断。陛下虽然在山东多次战败,但萧何却始终保全关中等待陛下,这是千秋万代的功绩。现在即使曹参等百人死去,对汉朝又有什么损失呢?汉朝得到他们,不必等到他们全部回来。为什么要因为一时的功绩而贬低千秋万代的功绩呢!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曹参排在第二位。”高祖说:“好。”于是命令萧何,赐予他带剑穿鞋上殿的特权,入朝时不必趋行。
皇上说:“我听说进贤受上赏。萧何的功劳虽然高,但得到鄂君的帮助才更加明显。”于是根据鄂君原先所拥有的关内侯食邑,封他为安平侯。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人都被封赏,都有食邑。并且增加了萧何两千户的封地,因为皇上曾经从咸阳出发时,萧何送了比其他人都多的钱。
汉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前往邯郸。尚未平定,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策,诛杀了淮阴侯,这些事情都记载在淮阴侯的事迹中。皇上得知淮阴侯被杀后,派遣使者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增加了五千户的封地,并且命令五百士兵组成相国的卫队。各位诸侯都来祝贺,只有召平来哀悼。召平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平民,贫穷,在长安城东种植瓜果,因为瓜果甜美,所以被称为“东陵瓜”,这个名字就是从召平而来的。召平对相国说:“灾祸从这里开始。皇上在外暴露,而您在朝中守护,不是被箭石所伤,而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刚在朝中反叛,怀疑您的心意。设置卫队保护您,并不是因为宠信您。我建议您辞去封赏,不要接受,用您所有的家产来支持军队,这样皇上的心才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建议,高帝非常高兴。
汉十二年秋天,黥布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前去讨伐,多次派遣使者询问相国萧何在做什么。相国为了皇上在军中,就安抚勉励百姓,将所有财产都用来支持军队,就像陈豨反叛时一样。有客人建议相国说:“您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的地位已经是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加吗?然而您刚进入关中时,就赢得了百姓的心,十多年了,百姓都依附您,您总是能够得到民心的和谐。皇上之所以多次询问您,是担心您在关中的影响力。现在您为什么不购买更多的田地,用低息贷款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呢?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建议,皇上非常高兴。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深感震撼。这不仅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一篇关于智慧、眼光和权衡的论述。
首先,曹参和萧何的位次之争,让我们看到了千秋功业与一时战功的巨大差异。曹参虽然身负七十处创伤,攻城掠地,功劳最多,但这些都是一时的战功。而萧何,他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不断的提供军队和粮食,保全关中,这是千秋万代的功绩。一时的战功固然辉煌,但千秋功业才是真正的不朽。
其次,鄂君的进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眼光。他能够看到萧何的真正价值,能够看到千秋功业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话,不仅改变了萧何和曹参的位次,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再次,萧何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深深的敬佩。他在面对封赏时,能够听从召平的建议,辞去封赏,用所有的家产来支持军队,这是何等的智慧和勇气。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赢得了皇上的心,更赢得了百姓的心。
最后,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人的智慧和眼光,他的行为和选择,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可以影响千秋万代。我们应该学习萧何,看到真正的重要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千秋万代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