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裕感觉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刺被拔.出来的过程都快赶上关公刮骨疗毒了。
最后三娘好不容易把那根刺弄出来,他简直担心她一口气给吹飞,叫她这阵子的努力没什么物证。
话这么说,他还是万分宝贝的把小刺看了又看,对三娘的手艺赞不绝口。
三娘倒真是挺有成就感,乐呵呵道:“你看,这个小刺要是进了身体里,多么吓人呀,是不是?”
叔裕云淡风轻道:“上个月我中了两箭,这会儿还有个箭头没彻底取出来呢。”
三娘大惊,恨不能在这光天化日将他剥个精光,再拿这绣花针将那箭头给他挑出来。
“这这这,那那那,那这....”
叔裕笑道:“不要紧!这种事比胜败更是兵家常事,我是历惯了的。”
三娘掩口:“您是.....当兵的??”
也是,没有点功夫在,怎么又翻墙又上房的。
叔裕一愣,看她表情如此惊异,生怕吓着了她,找补道:“呃......当然不是当将军了.....我吧,我们家族是世袭在军营里........”
三娘接口:“炊事?”
叔裕重重点头:“对,差不多,后勤。呃,有时候时不时跟着上一回战场罢了。”
三娘作出“哦哦”的口型,叔裕还以为她信了,谁知她“咯咯”笑道:“您也太小看我了吧?这样的瞎话难道就能糊弄了我去?”
叔裕张口结舌。
三娘眼神灵动:“就您这通身的气派,我看您最低也该是个百夫长,行兵打仗时候有队列可言的那种?”
叔裕松了一口气。百夫长,倒也不是个小官,但总比兵部尚书听起来......亲民一点。
罢了,百夫长就百夫长吧。
他一脸沉痛:“你也算个半仙,什么都知道。”
三娘大笑,露出漂亮的一排小牙。
叔裕撑着下巴,看她在阳光下笑的舒展,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滑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叔裕每天来这里帮着三娘一家做活,闲暇时候就和三娘并肩坐在院子里,听她说书。
凝之派人来过一趟,说已上报邹郡郡守石爱莲的种种劣迹,圣上十分震怒,下令就地初斩,现已执行。
叔裕十分讶异,只觉得就这般处死石爱莲,岂不便宜了幕后的黑手,只是他如今无心多想,只按下不表。
来人是凝之的亲信,对叔裕的情形略有所知,看到叔裕状态还不错,虽不知内情,也是为叔裕高兴。
他还带来一个好消息,季珩在福安大胜,朝野震动,意图将南绍驱入中亚,以保百年长治久安。
那是一个夜晚,叔裕、周和和来人围坐在油灯之下,来人话落,叔裕大震,久久出神,最后难掩哽咽:“好,好,小儿辈大破贼!”
来人笑了,调侃道:“三爷如今也二十有五了,二爷还把人家当小孩子看呢。”
叔裕也笑:“比起他两位哥哥,还差得远呢。”
但他心里的激动,大家也都知道。
大哥葬身南绍,年少时候的二哥无力报仇,如今三弟终于是利剑出鞘了。
来人问叔裕何时回汴州,或是回顾彦先等人所在的泸州,叔裕只说还未定。
来人不解,周和确实明白的。
眼下三娘和叔裕是形影不离,可终究还是没捅破那一层窗户纸——倒不是“我心悦你”那一层,而是“之子于归”那一层。
当然,后头还有很多层,譬如“你愿不愿意跟我离开”“你知不知道我是你失忆前的夫君”.....
周和劝过叔裕,说两人又不能在温州呆一辈子,要叔裕早些将三娘娶过来。
叔裕不是不懂,只是他总是不敢冒这个风险。
他怕啊,怕三娘不愿意,怕三娘不跟他走,怕三娘有朝一日突然想起,瞬间两人的关系又不复如今。
事已至此,他一点点风险也不想冒了。
来人道:“二爷,您可是有什么难处?卑职来之前我们爷嘱咐了,您无论有什么要帮忙的,我都一定帮您做到,所以您大可以跟卑职略提一二。”
叔裕沉吟半响,长叹一句:“这件事....旁人倒也帮不了我。罢了,你回去回禀你们爷,就说我这儿一切都好,最迟不出一个月,我一定给他个答复。”
来人只好称是。
他不在叔裕这过夜,急着赶路回汴州给凝之汇报,叔裕和周和便送他离开。
三个人刚刚迈出屋门,顿时不约而同眉头一皱,环视彼此,更知道事情不妙。
都是习武出身,虽不说顺风耳,但也比常人敏锐。
在这初夏的乡村,蝉鸣、蛙声和偶尔一两声的狗叫中,他们分明听见了些不同寻常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