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缺一个明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4】’这首《破阵子》道出了辛弃疾一生的心酸,学了满身武艺,想要报效国家,驱逐鞑虏,最后却只能醉心文学坐等白发生。”
“可这首《破阵子》又何尝是辛弃疾一人的心酸,他也是赵宋全体有志抱国的武将写照啊!”
宋朝有志报国的武将皆是默然。
“赵宋我们后面细说,继续说西汉。唐时,诗人戎昱借古讽今,作《咏史》又名《和蕃》一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肃宗朝因天幕出现后,“帝王系统”选择了唐肃宗,在父子争权时,李亨占据了更多优势,也因此朝廷平乱的动作快了许多。加上前阵子天幕说了许多太宗的事情,唐军士气大涨。相较于历史上那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眼下才第三年却唐军便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少年戎昱的家乡荆州眼下相对太平,故此能安心读书听天幕。听到自己的名字,少年戎昱高兴道:“阿耶,天幕上说我呢!”
“你怎就知道是说你?”戎父笑道,其实心中也觉得是自己儿子。毕竟戎昱不容易重名,又是李唐王朝的诗人,而儿子从小就好诗文。想来那唐宪宗是当今之后的帝王吧!
“逢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许多大臣秉持着反正不是我嫁的心思,多持和亲之论。唐宪宗于朝堂上念出此诗,大臣们才不再说和亲之事。”
“可怜天妒英才,这世上有那么多昏而不死的昏君奸佞,却偏偏总是早早带走不该带走的人。自此之后,汉武帝再与他的双璧重聚就是茂陵了。没有了霍去病、卫青的余生,汉武帝汉武帝不再是那个英明的雄主,更像是一个皇权操控着的怪物。”
“诗借汉说唐,但于我们而言,自然是说汉又是说唐。社稷依明主,明主却也需要文臣武将来辅佐。故没有雄主明君会不喜欢双璧这样的神将,然可以从奴隶中扒拉出两个神将的却只有汉武帝。”
“没汉武帝就没大汉双璧,而没大汉双璧,或许汉武帝也无法与秦始皇、唐太宗并列帝王榜前三,拥有‘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伟大民族千年的烙印,他的存在确立了一个种族站立于世界之巅的自信,他的行为保证了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尊严’这样的至高评价。”
“大汉不是朕立的国号吗?”刘邦不满道。
刘彻原本还在生气,听到这个评价,却也忍不住血脉贲张。
“君与臣从来是相互成就,就如贞观之治离不开唐太宗,但贞观群臣亦是不可或缺。大汉双璧和千古一帝汉武帝就像鱼和水,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存在。除了汉武帝再也没有人敢重用两个奴隶出身的年轻人,而除了大汉双璧,汉武帝也再扒拉不出一个可以实现他所有战略设想的大将。”
“然世间万物大至王朝,小至一族一家,都免不得盛极而衰。卫氏外戚如此,大汉亦是如此。霍去病和卫青的相继离世后,标志着卫氏一族的衰落,而曾经随着两人的成长逐渐走高的大汉帝国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中兴之君汉宣帝的出现才将他再次带上高峰。”
“卫氏逐渐退出朝堂,而李氏外戚就在这时崛起。这两家外戚的沉浮和交替,神奇的将汉武帝的一生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霍去病死了,卫青死了,汉武帝还没死,但他仿佛已经将自己的脑子随卫霍一起提前葬进了茂陵。”
方才的激动与兴奋瞬间如潮水般退去,刘彻的脸忽青忽白。这天幕真是让人一时喜一时悲。
“曾经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仿佛被夺舍了一般,活下来的已经是一个被宦官、酷吏牵着鼻子走,穷兵黩武将大汉百姓逼上起义谋反之路的暴君。”
“卫青死后约莫两年,李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五子,即昌邑王刘髆。李夫人生子后不久便缠绵病榻病逝,推测是与生育有关的后遗症。”
“李夫人是个非常善于把握男人心思的女人,其临死前,汉武帝前去探视,李夫人用被子蒙住头不肯相见。但是男人嘛,都是贱胚子,李夫人越不让见,汉武帝就越想见,甚至抛出了加赠千金赏赐,给予李家兄弟尊贵的官职的承诺。”
“然汉武帝越是如此,李夫人越是不愿让他见,直接将汉武帝气走了。汉武帝走后,李夫人的姐妹责问李夫人为何触怒陛下。李夫人的回答是自己原是卑贱之躯,以色侍人。若是皇帝陛下见了她如今憔悴的病容,定然会厌恶她,就不会怜悯录用她的兄弟了。”
“可以说将男人的心思把握的牢牢的,完全算到了汉武帝的所有反应,而汉武帝之后的反应显然也全然在李夫人的算计之中。我最早看到李夫人这段是觉得李夫人好聪明,但后来看到李氏家族的事情——呸,妖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