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3.资深迷信(1 / 3)

“在老刘家一众皇帝中, 摒除政治考量,汉宣帝是个比较顾念旧情的人。抚养过他的丙吉、张贺结局都是很不错,丙吉后来官至丞相,其子丙显在他死后袭博阳侯, 官拜九卿, 曾贪污达一千余万, 但汉宣帝顾念丙吉只免了官职、削了食邑降为关内侯。”

丙吉:现在回去打儿子来得及吗?

“张贺亲子早亡,又受了宫刑, 弟弟张安世便将幼子张彭祖过继给他。张贺资助汉宣帝读书时,张彭祖就陪着皇曾孙读书。因是微末时的故交,汉宣帝对张彭祖也是很好的,不过后来张彭祖被自己的小妾毒杀了。可见男人三妻四妾还是很有风险的,后院起火自古皆然!”

“除却丙吉、张贺, 汉宣帝与原配许平君更是留下了故剑情深、南园遗爱的美谈。当然了,有人说宣帝是不想立霍氏女,才坚持立原配, 其中有政治考量,觉得不够‘纯爱’。但从许皇后死后,宣帝对许家和与抚养过他的史家的态度来看, 糟糠之妻不下堂或许有其他考量,但也不表示没有真心。”

“当然了,汉宣帝固然是老刘家相对念旧情有人情味的一个,但也千万不要忘记他皇帝。他的情义只是相较于他同类, 而不是普通人。他也有记仇和刻薄的一面, 天子哪怕是暗弱如刘禅,你要是戳他软肋,他都能让你血溅三尺, 就不要说像汉宣帝这样的雄主了。”

“说远了,我们继续说汉宣帝登基前所面临的危机,抚养于掖庭的皇曾孙在大家有意或无意的态度下,存在感很弱,稍长后更是混迹市井。大约也是这段经历,了解了百姓疾苦,汉宣帝登基前中期是做了不少体恤百姓的国策。”

“比如总结了汉武帝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工商政策调整,一定程度抑制了官吏徇私枉法和贪污腐败,与民休息。诸如免灾区租税、降低盐价、劝课农桑等一系列手段抑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

“汉宣帝统治后期,大汉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最低价。设常平仓调节粮价来避免‘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然也或许有了成绩,后期宣帝也有大多数明君执政较长时间后的通病。万幸的是他没有像汉武帝那么长寿,虽然有些批评,但不至于汉武帝晚年那么多骂声。”

年轻的汉宣帝刘病已:……所以短命是福气是吧?

“然刘病已低调,却并非没有人注意到他。这个出生就坐牢,吃饭、读书全靠人接济,长大后空有宗室之名,身无恒产,只能混迹市井的孩子,在许多人眼中怕是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子,却有两股神秘的力量因他在暗中战斗。”

“一股是想要斩草除根的昌邑王一脉,一股是或因旧情或只是单纯想要保全卫太子最后一丝血脉的忠臣。别看长安之战中,百姓认为太子造反就不愿追随。那也就是对面是汉武帝,要是换作其他皇子和藩王,对上卫太子基本没有胜算。”

“昭帝始元五年,卫太子已亡故十年,有人冒充太子去长安,长安城中围观的官吏百姓达数万人,大多是为太子的回归而欢呼。当然了,最后证明是个冒牌货。有人认为长安之战,卫太子阻止囚徒和百姓与刘屈氂开战,导致了数万人身死。”

“然实际上,覆巢之下无完卵,巫蛊之祸牵连数十万人,卫太子需要负责的也就是长安血战中的百姓,且我并不觉得他是主责。若卫太子没有奋起一搏,不仅卫太子一脉会和巫蛊之祸许多人家一样悄无声息的死去,汉武帝不会因那刺目的红幡然醒悟。”

“天下一旦落到昌邑王一脉,搞不好就是又一个秦末乱世了。反正,我是不觉得昌邑王刘髆和刘贺父子有力挽狂澜的本事,这父子俩更可能成为刘屈氂和李广利手中的傀儡。”

“为什么说是昌邑王夫子,而非昌邑王刘髆呢?因为昌邑王刘髆,在汉武帝死前一年死了。这位昌邑王其实存在感非常弱,他的母族为了捧他上位可以说不惜余力,但是他本人却没有什么能说的事迹记载,死后是其子刘贺继承爵位。”

“相较于当过27天皇帝后来改称海昏侯的儿子刘贺,昌邑王刘髆在历史上唯一的存在感是李广利和刘屈氂迫害卫太子想要捧的人。他的继承人海昏侯刘贺只比刘病已大一岁,刘髆死时继承王位应该也是个娃娃吧!”

“当然了,这待遇是不同,刘贺是个娃娃王爷,而刘病已是个娃娃囚徒。那么为什么天子气那件事,怀疑是昌邑王一脉所为呢?这要说到元凤三年正月的两件所谓神异之事:一件是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仿若数千人的喧闹声。有人去看,就见到有巨石竖起,几千只白色乌鸦聚拢在旁。”

“另一件是昌邑社庙中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紧接着上林苑也有一株枯了多年的柳树死而复生,树叶被虫子咬出了‘公孙病已立’的字样。昌邑王的封地就在山东,又有涉及昌邑社庙,怀疑昌邑王一脉作祟就不足为奇了。”

“天子之气事件时,昌邑王刘贺虽年幼,但刘贺与刘病已不同。卫太子这边即便有几个故旧侥幸活下来,也只敢偷偷关照刘病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