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依旧是太阳高照,只是如今是入秋的时节,微风时不时拂面,已然没有之前那么热了。
“附近倒是有几个村有私塾,只是距离远,束脩费用也高,村里的大人孩子们都对读书人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你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件稀罕又喜庆的事情。”
江艳递给乔乐一摞纸张,都是今天新买回的。
乔乐从容接过,沉声道:“我是江婶子请来的先生,不管是教一个还是教一群,我都能保证教好他们,江婶子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安排。”
乔乐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
江艳也就坦然道:“林家村虽然有几百两现银,但村里要花费的地方不少,前期请个秀才估计是请不起的,所以村里孩子们的启蒙可能还得靠你。”
“小姑姑,我也可以一起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我的学识虽比不得乔先生,但给孩子们启蒙还是绰绰有余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过来的江文也附和说道。
江艳点点头:“说的对,村里建个私塾,乔先生常驻,小文闲暇可以帮忙,孩子们也会相应的给一定束脩,但是我要先说明,二笔和林北要单独上课。”
“这点你放心,他们二人的进度比大家都快,除了江文,目前学的最快的就是他们两人了,如果真的开设私塾,我会调整好他们的班次,制定新的教学方式。”
闻言江艳也就放心了,只要不耽误自家孩子的进度就行。
没多久,林方子很快回家把自己的亲爹拽了过来,他跑的匆匆忙忙,恨不得村里马上就能有自己的私塾,这样他也能光明正大的去读书了!
别看他字认得不多,但是好学的这股劲村里难得有人能比的上,作为村里除林文翰以外第二个识字的年轻人,他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地位!
村长听完江艳的说法之后,也连连点头,眼睛都亮了,那些有私塾的村子出门在外都比别人硬气些,一个个腰板挺的笔直,逢人就说村里的私塾如何如何,他们听都听腻了。
没想到如今自家村子也要设私塾了,想到这里,饶是一把年纪的村长也激动的想蹦跶两下。
“村里的私塾就建在村口那块空地上,哪里地方够大,还有就是,前两天我和里正商量了一下,打算把村里到官路的这条大路修了,咱们村这条路都是软泥路,以前雨水大的时候,跟走在水田里似的。”
林方子也连连点头:“这几年雨水少,虽然不淹水了,但路上坑坑洼洼的,石头子也多,车马走的费劲,人更是走的费劲。”
江艳点点头:“那正好,私塾和村里的路也一并修了,老天爷旱也不能旱一辈子,总有下雨的时候,未雨绸缪不是坏事。”
村长连忙笑呵呵的点头,江艳如今是村里的大功臣,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村里但凡有点什么计划和安排,他都下意识的想要问问江艳的想法。
偏头看到乔乐和江文,村长皱着老脸,有几分窘迫的说道:“乔先生是秀才,江文也是个厉害的后生,有你们教村里的孩子们,我是一万个放心,只是你们也知道,村里的日子不好过……”
虽说今年的赋税免收了,但这几年的苦日子不好捱,就算卖了粮食,村民手里有了点钱,也没人敢拿去给孩子读书。
一个头发花白,上了年纪的老人杵着拐杖走过来:“镇上的私塾,一个月束脩便宜的都要几百钱,好一些的私塾更是要几两银,这么多钱,我们这些泥腿子那出得起哟!”
“我老婆子也没期望着孙儿能中秀才当大官,只要能认识几个字,我也就知足了,不知道乔先生可不可以少收些束脩,或者可不可以用家里的粮食抵。”
闻言,围观的几个村里人都纷纷问了起来,孩子们也同样满眼期待,就算村里建了私塾,可读书还是要交钱的,若是交的太多了,他们也读不起。
这一点江艳同样知道,而且,农村的孩子和镇上的孩子不同,村里的孩子大多都能帮家里干活。
小一些的像小豆子这样的,喂喂鸡鸭,下地割草,大一些的,比如二笔,锄地翻田样样都能做得,孩子去读书了,家里就少了能干活的劳动力,如果费用还贵,更是没人舍得了。
果然,下一秒,一个围观的汉子开口了。
“读啥子书哟!就我家个那皮实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送他去读书,家里的活谁干?白白浪费那钱,还不如省下来,冬日里说不定还能吃上几顿肉菜。”
他一说完,许多人也纷纷附和,村里人虽然都知道读书有好处,指不定孩子能考个大官回来,但他们也同样明白,这不仅仅花费投资巨大,而且还得看自家孩子有没有这个出息。
村里大多数人都很狭隘,对他们来说,既然考不中秀才又当不了官,那读书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和银钱,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读,还能给家里增加个壮劳力。
江艳抬眸,对着众人说道:“你们说的各有道理,孩子都去读书了,家里的活就少了个人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