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被随机选择的二十位参观者已经参观完毕,并且单独在一个角落留下了自己对画作的理解。
四点半,所有的小纸条都被收集了起来,并且将由那几位专业画家和知名评论家一起宣读。
这件事已经传出去,下午赶过来围观的人不少,但是大家都很有礼貌的保持了安静。
因为突发的事件,画廊提前结束了今天的展览,并将所有围观者都带到了旁边的会议室。没有足够的座位,大家宁愿靠墙站着,也不愿离开。
很快,画廊主人的秘书收集了大画家和评论家们给出的评价,利用投影仪和事先准备的照片,开始在屏幕上播放。
专业人士的点评肯定比随机路人的点评更准确和技术性强,但是画家的作品更多的是给人直观的印象和观感,所以大家更看重路人的评价。
前面几幅因为画作比较中规中矩,专业评价和路人感官的差异性不算太大。但是在后面三幅画作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分歧。
这三位画家都是年轻人,其中一位是刚毕业的学生,但家里父母都是画家,从小也是接受熏陶,画技比起其他人不差,但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缘故,他的画风比较狂放,表达的思想也是偏向激进的。就画技来说不弱,但是对欣赏者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他思想虽然激进,但是性格却偏包容,自己的作品被人评价不太好,也没有生气。然后倒数第二个被评价的就是安文。
安文的的路人评价很两极分化。年长者和年幼者都很喜欢他的画,觉得有种打动人心的东西,但是20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参观者却觉得不喜欢,不但不喜欢,还会觉得他的画有点乱。这一点倒是让晚篱之前的评价得到了体现。
最后看的就是那个出言不逊的年轻人的画了。他是走的后印象主义流派中偏向野兽派的风格,色彩鲜艳浓重,用强烈的颜色冲撞来表明其情感的宣泄。但是这年轻人可能对自己的实力有点误解,他像是在模仿梵高的画,却又没有深刻的了解梵高的思想,因此呈现出来的画风显得有些怪异。
相较于安文的画风,这年轻人可能更加奔放并咄咄逼人,只是基础没有牢实就开始想要盛放,总会给人头重脚轻的不好印象。
念完路人的小纸条后,画廊主人的秘书将专家们的意见汇集起来,写成了推荐语,贴到了十幅画的下方。
他们没有说谁好谁不好,路人的小纸条已经完全能够代表参观者的倾向了。他们这是展出又不是比赛,没必要分个输赢。
相较于那两位年轻人的剑拔弩张,年纪大一些的画家们对晚篱更感兴趣。之前大家闲着的时候,选画那会儿,安文小年轻就跟在这位身后,听她轻声点评诸位画家的画作。
这小姑娘说得虽然大部分都是好话,但每一幅画想要表达的思想和特点乃至采用的融合的技巧,都被她一一点出。可以说,她这是在一对一给安文上课,只要安文沉下来将她说的那些都听进去,虽然可能一时半会儿对他的画技提高没有显著帮助,但是对于他对艺术的理解,是绝对有提升的。
“这小姑娘是哪一家的学生?怎么从来没见过她?”
有人拉着安妮询问,不知道是安妮邀请过来的,都以为是安文的朋友。
“我跟她不熟,我邀请了我的朋友过来参观,然后她是跟着我朋友过来的。不过我知道她的身份,她是这次服装大赛的金奖得主。”
听了安妮的话,有一位评论家细细打量了胡晚篱一番,恍然:“我就说有点面熟。我见过她,她是魏洋老师的学生。当初在电视台采访魏洋老师的时候,她就在旁边。”
魏洋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了,毕竟当今画坛被称为“神之手”的画家就这一位。
“可是,我认识魏洋的几个学生,里面没有她。”另一位评论家摇头,觉得是不是同行看错了。
之前那位再看了看,果断点头:“没有看错,就是她。不过现在的她打扮比当初要漂亮多了。我听魏洋说过一点,这个学生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学习,后来半路转去学服装设计了。如果是那位的话,一定就是她了。”
这个传闻大家都听过,但是毕竟隔了圈子,画家们不会去关注一个服装设计师画的图好不好看,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半路转行的晚篱。
安文之前对晚篱可能还不太以为然,但是在听她慢条斯理的点评过后,很多自己觉得困惑的地方,被她三言两语就捅穿了,那种感觉如醍醐灌顶,更如一瓢凉水当头淋下,他立刻收拾起自己轻慢的态度,很认真的听晚篱说话。
晚篱这段时间在别墅也是闲得无聊。她之前设计了不少小首饰,但毕竟不是专攻这个,让她一直做也不可能。后来又开始重拾画笔,顺便整理了一下魏洋的讲课稿。她打算回去之后找个合适的机会,给老师把这份讲课稿给出版了。
这份讲课稿是给工作室的学生讲的,每次都有记录,晚篱要调取也非常方便。再加上魏洋很多懒得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