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接上回分析。
现在的新能源之所以很像1999年的互联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不少公司的市值都被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甚至透支了企业上百年的赚钱能力,再往上基本跟企业价值没有关系,只跟好听的故事、盲目的信仰与韭菜们内心的贪婪有关。
第二,新能源是个很好的行业,但就跟1999年的互联网一样,你不知道最后谁会活下来,想想1999年的微软,跟它同批起家的公司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所以你怎么能确定你压住的公司一定就是1999年的微软?
巴菲特在太阳谷的聚会上给我们举的车企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几十年前的2000多家汽车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活了下来,而即便是活下来的这3家公司,出售价格都曾低于账面价值。
所以其实在新能源企业里面找失败的公司要比找成功的公司容易得多。
上雪有不少朋友在硅谷的大公司工作,以前他们跳槽就在苹果、谷歌、脸书、推特这些公司来回跳,当然也有不少跳去各行各业的中小公司,但硅谷今年做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非常多,以至于今年一旦我有朋友跳槽了,下家不是搞新能源就是搞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
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行业,必有其爆发的理由,因为技术的变革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善,甚至还顺带为碳中和做些贡献,即便懂得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体系的专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就算是全球普及,也不能减轻多少全球碳排放,但老百姓就很信这事儿。
上雪要提醒大家,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没什么人懂的,爆发性增长的行业,我们一定要小心,因为很多时候这种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繁荣与古代一场大规模战役也差不多,一将成名万古枯,你们得确保自己押注的是那个活下来的将领,而不是战死沙场的士兵。
有一个能挖到名将小技巧分享给大家,这个技巧基本上只有基金经理和资深投资人才懂。
这个技巧就是我们尽可能往产业链上游挖公司。
比如大家都知道新能源好,但是终端卖车的公司最后谁能活下来没人知道,即便是行业龙头的公司命运都难以预测,想想当年的柯达和诺基亚就懂了。
有人问:特斯拉能最终活下来么?
上雪只能回答:至少它的汽车公司不好说。
苹果现在也要做电动车了,如果苹果的电动车做得物美价廉,电池就算比不过特斯拉那又怎样?
只要苹果能实现人们的手机、手表、电脑、ipad跟苹果电动车一键联动,你们认为有多少果粉还会去买特斯拉?至少上雪本人是不会的。
相比于一台纯电动车,我更希望我开车不用钥匙,因为我的车会自动感应我的手机或者手表。
相比于车里陌生的软件,我更希望我的车前屏跟我的手机app配置一样,我可以让我副驾驶的朋友在车的大屏上看我孩子的照片,或者是两人一起在排队进停车上的路上看一段抖音,甚至堵车的时候我可以用我的车浏览我需要处理的邮件。
所以大家看到了么,特斯拉做电动车都做到全球第一了,但也不代表它就一定能一帆风顺,这家公司没有非常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除了马斯克,全公司上下也没有一个能够匹敌他的管理团队。
乔布斯过世后,供应链管理大师库克把苹果的市值从400亿美金做到了2000亿美金,但如果马斯克出了什么意外,我们在整个特斯拉上下找不到一个能够替代他的CEO备选人。
这家公司在上雪看来管理层风险极高,马斯克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以及他的个人名声几乎就跟特斯拉的生死存亡划上了等号,即便他能一直稳定再掌舵特斯拉四十年,目前这家公司也还是有很多对于未来竞争非常不利的缺陷。
特斯拉的最大缺陷就是,它没有手机,没有自己的计算机底层操作系统,更没有形成苹果和安卓那样的护城河生态圈。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新能源行业里挖到金子,往供应链上游找公司确定性会比下游大很多,因为上游公司少,越往上就越少,下游哪个车企活下来我们不知道,但是卖零部件和电池的公司肯定都会受益,因为无论谁造电动车,都得装电池。
就像如果一个城市突然面包非常流行,大家都去开面包店,然后各种行业内卷,这个时候我们要买的不是面包店,因为我们不知道哪家店可以在内卷中活下来,我们买的应该是给面包店提供器具的厂商,或者直接买城市周围那几个批发小麦的工厂,毕竟做面包就一定要用到小麦,周边种植小麦的又很少,这种投资做起来确定性是最高的。
很多新进投资者手里其实也没多少钱,当人没有多少钱的时候,总是想着以小博大,选看起来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但其实很多高风险的事情到头来都压根没有高收益。
当你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们就应该知道保住自己以前所赚来的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资本规模从5万变到100万非常困难,可能需要很多年,但从100万缩水成20万却比较简单。
保住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