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基金经理公布了最新持仓,有一些高估值板块里的个股被加仓了,上雪周边就又有朋友想跟着一起买,这让上雪头疼不已。
众所周知,基金持仓公布都是滞后的,当我们看到的时候人家已经买完了,人家买的时候大概率有那么几天价格下来了,人家吃到了坑,但是你现在才知道坑已经没有了。
我们买股票不应该看人家加仓或者减仓了什么,还是要看这个股票究竟是不是好股票,价格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我们经过独立判断后公司还是好公司,我们就可以买,大神买不买我们都应该买。
相反,如果我们看到有大神买了一个高估的东西,我们就要警惕了,是不是大神抓住了美好的价格?这个美好的价格现在还在不在?如果已经不在了,我们还买不买?买的话应该买多少仓位?
这些都是问题。
做投资,我们其实应该每天不断向自己提问,我们手上的钱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不要为自己任何一次冲动买单。
大家要知道,消息是有传导链的,当传导到我们可以在新闻里看到的时候,已经属于传导链的最终端了。
我们以为我们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人家都已经建好仓等着我们进去抬轿子了,这个时候我们得先看看点位,如果价格还是非常低,后面进来给我们抬轿子的人还会有很多,我们就可以进。
不过你们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底部区间,你们就会发现有些顶流基金经理进场挺早的,似乎还没跌到位他们就进了,那是因为他们资金量太大了,如果他们等到底了才进,只要一买价格就立刻会上去,那么他们的平均成本其实跟他们先买也差不多,先买还能逢低加码,慢慢把一个真正的底买出来。
市场底猜出来是小概率事件,而买出来才是大概率事件。
记住上雪一句话:底,是买出来的。
同样的,顶也不是猜出来的,而是卖出来的。
每次牛市后期,巴菲特提前很早就慢慢跑,边打边撤了,他要的也就是一个高估区间的平均值,因为他如果到最后一刻才跑,一时间谁去接他百亿资金的盘子?
所以大家以后如果看到市场上某些大神以一个你觉得高估的价格进场,再以一个你觉得不算太高的价格卖出,一定不要奇怪,毕竟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
不过我们也不要太贪心,边打边退这个动作依旧要成为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贪心而万劫不复。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这本书里提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视股票为企业
2、扩大你的投资规模
3、降低投资组合换手率
4、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
5、学会概率思维
6、懂得误判心理学
7、对市场预测视而不见
8、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其中视股票为企业、降低投资组合的换手率、学会概率思维、对市场预测视而不见我们之前已经论述得很清楚了,本章我们探讨下扩大投资规模、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懂得误判心理学与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1、扩大投资规模
这个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甚至借钱炒股,扩大投资规模说的其实就是敢于在优秀低估的好公司身上下重注。
而好公司一般是那些盈利增长在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盈利都比今天多的公司,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真的不多,一旦我们发现了就要敢买。
当然,这种敢买并不是说你们要把身家全押上,之前我们讲集中投资的时候说过,重注就是10%左右的资金,因为我们总共也就只买10至15家公司。
巴菲特坦诚说:“如果我不打算投入自己身家的10%在一家企业上,我就不想买它了。如果我不打算投入那么多,说明这个主意也不怎么样。”
巴菲特提醒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的是最好的企业,它有最小的财务风险、最佳的长期前景,那么,有什么必要将你的资金投给排在第20名的企业,而不是投给最好的企业呢?
当然,上雪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是拿起尚方宝剑的基金经理才用的,如果你不具备分析企业的技能,那么就采用广泛多元化的投资思路,去买指数。
2、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
其实我们每一次投资,我们所采用的投资策略与我们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益,以及达到预期收益所需要的时间密切相关。
为什么我在这里说的是“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改变。
基金经理也是一样,那些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经历过一轮甚至几轮牛熊转换的基金经理想的更多的往往是防守,他们的投资组合的业绩会随着他们工作年限的增加而趋于平庸,但组合表现也更平稳,他们不再像他们年轻时那样追求一年翻倍的收益,他们后来认为年化15%慢慢跑更好,长期跑下来可以甩开很多人。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