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章台宫中,众臣正在与皇帝商议国事,治粟内史田坚,也就是穆晟的老丈人,只见他面有喜色将奏章奉上御案。
穆晟翻阅一看,笑道:“还真是大好事啊!此次关中大丰收,确实是个好年景。”
田坚笑道:“启奏陛下,关中丰收确实是个意外之喜,今年秋收全国各地也都是个好年景,各地呈报上来的奏章显示,全国诸郡县收上来的公粮总计六千七百万石,比往年整整翻了一倍有余,真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先帝在世时,全国年景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才四千万石左右,现在关中又是罕见的大丰收,恐怕鏊仓也无法收集如此多的粮草,臣建议在兴建一处粮仓以方便储存粮草。”
穆晟闻言笑道:“好,真是太好了,卿家所奏甚合朕意。”
穆晟转首问左丞相霍铮道:“相国大人以为如何?”
霍铮道:“陛下,如此丰收年景确实是个大好事,臣建议陛下在出巡之前设台祭告地,感谢上苍赐民以食,以保佑我朝国泰民安,颁行诏书,咸使闻之。”
霍铮麾下狗腿子,卫尉高重,少府邹单二人也上前表态支持。
穆晟满脸笑容,颔首道:“准奏,相国所言极是。”
穆晟听闻此事当然是万分高兴,全国出现如茨大丰收事件,又在自己在位期间,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身继位的合法性,当然要大肆宣扬一番,祭仪式,各种仪式搞起。
穆晟是很清楚这个时代的人主要就是从事农牧业,基本就是靠吃饭,这种大丰收事件可以是极其罕见的,以后很多年恐怕都很难出现今年这种情况了。
穆晟与左丞相霍铮又处理了一些重要政务便退朝而去,他作为皇帝是群臣上奏完毕,他在问左丞相霍铮的意思,然后事情就可以拍板定了。可以这个王朝真正的话事人就是霍丞相,穆晟作为子倒很像是蜀后主刘禅,朝廷上下全看诸葛丞相的意思,他要想真正坐稳下,恐怕得熬到霍铮自然寿命结束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权力,也有可能熬不到那,霍铮就先把他给办了,搞不好自己就是下一个废帝。
翌日清晨,皇帝仪仗出城登高台行祭仪式,文武百官相随而来,队伍浩浩荡荡。
穆晟一身隆重的衮冕服登高台祭祀地,随着青铜大鼎青烟寥寥,也不知上是否真的收到了凡人祭祀地的诚意。
祭祀仪式结束,回宫途中,随行子仪仗后的检事校尉卞虎叫来侍卫乐乞,吩咐道:“乐乞,刚才我的你都记住了吗?”
乐乞颔首道:“卞校尉,我记住。”
卞虎没敢直接找皇帝,而是寻到深受皇帝信任的御前侍卫乐乞向皇帝汇报工作,他身为特务头子,已经察觉到左丞相霍铮的亲信已经开始监视他这位青衣使的一把手了,他也明白不能动不动就找皇帝打报告,只能假借他人之手代为传达消息。
乐乞得意于早年跟随安乐侯左右暗中搞情报工作,现在被皇帝特聘为御前侍卫,他心中很明白自己前途无量,自然对自家主子更加忠心耿耿。
乐乞收到任务,他暗自找上内廷总管杨谨,侧身低头悄声道:“杨公公,今卑职有要紧事求见陛下。”
杨谨当然知道事关重大,道:“回宫再。”
章台宫中,乐乞私下求见皇帝,穆晟先挥退了周围宫人,才让他进来。
乐乞上前进言道:“陛下,事情是这样的,据卞大人,往日皇帝出巡,青衣使随行人员算上百狩最少不少于五百人随行圣驾,三后巡视下,霍铮这老东西大手一挥,将我们青衣使随行人员减至随员不足一百人,还有随行的五万北营将士,现在被削减至五千人,微臣还听,北营的将士们非常不满,但是霍相国已经批准了一半赏赐直接以朝廷的名义提前犒赏了北军,这才把不满之声压了下来。”
乐乞心的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继续汇报道:“陛下,如今左丞相如戴整东巡计划,却不知意欲何为。”
穆晟思虑半晌,叹息道:“无非就是对青衣使不放心,对他暂时掌控不了北军将士不放心,仅此而已。”
穆晟忽然眼神一眯,盯着乐乞,以他过去的表现,还真的挺适合干特务这校
穆晟嘱咐道:“乐乞,从明起,你去青衣使挂个职,跟在卞虎身边好好学一学,你明白了吗?”
乐乞闻言,大喜过望,他知道这是皇帝要重用他了,未来不必,肯定是前途无量。
乐乞叩首道:“谢陛下信任,今日我便去青衣使报道。”
乐乞退出大殿后,穆晟靠在御座上陷入了沉思……
此时左丞相府中,霍铮寻来三弟中尉霍启以及二弟郎中令霍俊。
霍铮转向中尉霍启问道:“三后,便是陛下巡视下的时候,此番东巡,你麾下的三万中尉军都要随驾左右,兵马整备的如何了?”
中尉霍启沉声道:“大哥放心,我在军中服役多年,带兵打仗不多有经验,要到练兵,自问在军中还是能拿得出手的,中尉军虽不比北军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