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当时鹦鹉螺杯那么有名,制造的数量,自然就不可能太少。
所以,流传下来一些,就比较正常。
当然,能流传到现在的,肯定可以用稀少来形容。
所以,现在又出现了两只相同样式的杯子,并不奇怪。
只不过,这东西毕竟十分少见,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交易记录,现在陈文哲却是没法决定价格。
既然没法估价,就交给公司的价格评估部。
所以,陈文哲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把信息传上了公司内部网络。
“鹦鹉螺,还是鹦鹉螺杯?鹦鹉螺可以最高一百万拿下,利润不会低,如果是鹦鹉螺杯,那就要小心了,这东西很容易碎。”
看了看回信息的人,居然还是林东,这小子每天都钉在网上?
虽然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陈文哲更加好奇,他是怎么了解这种罕见的杯子的。
“嘿嘿,是不是在网上很难查到交易信息?”
林东很了解市场行情,陈文哲什么想法,他更清楚。
不管是什么行业,人家吃饭的本事,难道还能都暴露给同行?
原来评估价格,他靠的是速度,而现在,则靠的是真本事。
“林哥厉害,说说,让我也长点见识!”陈文哲违心的奉承道。
“其实不算什么,以前你在公司内部查不到,之后就可以查到了,我补录的。”
此时,陈文哲好像看到了林东那得意洋洋的样子。
今天交易之后,公司内部都知道鹦鹉螺杯的价格了,他不补录也没办法了。
“其实,国内鹦鹉螺的交易很少,鹦鹉螺杯就更少了,反而是在国外有几次交易记录,不过并不多,其中还有一些秘密交易,比如藏在英国女王宫中的一件鹦鹉螺高足杯,那好像是四百多年前德国的一位大师制作的。”
“外国也有鹦鹉螺杯?”陈文哲对国外的文物,还真是很少涉略。
好东西,谁都会看到,可以说,鹦鹉螺是一种让人着迷的生物。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的在海底航行的船,就叫“鹦鹉螺号”。
而这鹦鹉螺杯不仅让我们的前人用诗歌记载,在国外也是欧洲王室和贵族都非常热捧的一种宝物。
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他们发现了鹦鹉螺这种奇妙的古生物。
数学家惊叹于其形态的内部壳室的奇妙结构,艺术家惊于其优雅神秘的美感。
他们便以这珍奇海洋生物打造奢华酒器,也就是鹦鹉螺杯。
欧洲历代显赫王室和贵族,都以拥有工艺极致的鹦鹉螺杯为荣。
现在他们那里,仍旧保存和收藏了很多鹦鹉螺杯。
那些鹦鹉螺杯,其中不少能明显看出,是当年中西合璧的产物。
也就是说,他们制作鹦鹉螺杯酒器,也是受到国内影响的。
“他们制作的那批鹦鹉螺杯,比西晋晚了将近1200年,但是能够确定,那时的欧洲人,也把鹦鹉螺杯视为珍宝。”
林东一说,陈文哲就明白了。
那是五百多年前,那个时候的欧洲已经开启了大航海吧?
公元1500年前后发端的大航海时代,使全世界的奇珍异宝开始向欧洲汇聚。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在国内很少见的鹦鹉螺杯,反而在国外更加常见。
听林东介绍,今天欧洲各大博物馆里,陈列着各式鹦鹉螺杯。
他还发了几张图片,陈文哲一看,还真是不错。
这些鹦鹉螺杯,底座纤细精巧,长柄和杯顶装饰造型奇巧,螺壳上雕着复杂的花纹或绘上宗教画,更像是艺术品而非实用器。
当时在欧洲,用几乎灭绝的鹦鹉螺制成的高脚杯,在上流社会同样成为财富的象征,被权贵和巨贾们所追逐。
东西稀少珍贵,受人追捧,交易就不可避免的产生。
林东给他发过来了一张图片,那是17世纪中期,产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鹦鹉螺杯,它便有着明显的东方元素。
杯子上下部,两尊皂石雕像,一看就是我们的人物形象。
据说这两件雕像,是明末清初中国的舶来品。
被荷兰工匠将它们与自己的鹦鹉螺合体,就得到了这样一件,具备浓郁东方风情的鹦鹉螺杯。
之所以特意说一下这一件鹦鹉螺杯,就是因为它还曾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卖过,当时估价12万英镑。
对于外国人来说,虽然说雕像是舶来品,但也确实反应了当时珠宝文化的一个相互影响和传播。
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这鹦鹉螺杯确实非常受到中外贵族们的喜欢。
不然,也不会从东西晋一直到清,还漂洋过海的被人们喜欢着。
而到今天,我们仍会因为一个镜头,一句诗歌,就对它怦然心动。
也许这就是前人珠宝的魅力,不见则已,一见便再难相忘。
“估价十二万英镑,当时应该能换到一百二十万人民币吧?”
陈文哲还是很会抓住重点的,林东说了那么多,不就是说,这东西能卖到一百多万吗?
可是,一百二十万,是不是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