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寒门宰相> 八百一十一章 铭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百一十一章 铭记(1 / 2)

仅次于三人的是王厚,苗授,张守约。絲

王厚从文资转为武资,为礼宾副使,为熙河第一军正将,熙河路兵马都监。景思立死后,章越手头上文官太多,武将太少,所以让王厚从文资转为武资。

左藏库使苗授知通远军,升授为皇城使,为熙河第二军正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对方跟着高遵裕守会州有功,但此番战功为种师道所掩,所以没有历史上升得那么快。

熙河路兵马钤辖张守约因跟随章越第二次伐河州,同时在当初抗旨之事上出了大力,被升授西上閤门使,亦位列横班,他负责率领陕西各路至熙河援兵。

接下来则是包约,瞎吴叱。

至于包顺封赏已下,如今为熙河路兵马都监,河州蕃部钤辖,

木征弟瞎吴叱(赵绍忠)升为岷州刺史,仍为熙州蕃部钤辖,熙河路兵马都监。

包顺,瞎吴叱虽任刺史但都是遥郡官,并非正任。絲

如此熙河路武将排定,第一军王厚,第二军苗授,第三军种师道,张守约总领陕西其余各路汉军。

熙州蕃军由瞎吴叱带领,河州番军由包顺带领。

钤辖二人,路兵马都监四人都分配妥当。

朝廷当初新设熙河路时,只有兰州(半个),会州,通远军,熙州,所以只有路钤辖,路分钤辖,没给路兵马都监的职位。

但如今章越又打下了岷州,河州,熙河路已是五州一军,原先的编制肯定不够用,所以特增设了路兵马都监之职。

至于二姚兄弟迁至皇城使,姚麟更是官居秦凤路兵马副总管。

而章越麾下官员也各有封赏,熙州通判吕升卿升至秦凤路转运判官。絲

吕升卿实是不想走的,而吕惠卿也想让他留。

但没有办法,章越表示吕升卿是熙宁三年进士,如今才干了四年都官至通判,再下去就出任知州了,你这升得比状元都快,赶紧回京任职试馆职才是正经。

所以即便吕惠卿想留也没办法。

吕升卿对章越道他去了汴京任一两年京官,再回章越幕下为官,说得还满令人感动的。

章越以为吕升卿要走了,可没料到他居然又被吕惠卿塞回来了,出任秦凤路权发遣转运判官。

这其实不合规矩的,哪有本路州官直接升为本路漕官,可是熙河路不比其他军州,吕惠卿如今位高权重,不合规矩也合乎规矩了。

转运判官必须是朝官资历,之前任通判且有政绩者为之,而吕升卿只是低阶京官,所以加个权发遣三个字,这也是新党的一贯操作了。絲

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走了。

吕升卿这是赖定自己,还是吕惠卿让其弟安插自己身边继续收集把柄?

但章越倒也无所谓,你不让吕升卿在自己身边,吕惠卿也会想其他办法,倒不如放到自己身边来。

吕升卿走后,熙州掌书记苏辙补为熙州通判,熙州军事判官邢恕升为河州通判。

通判必须有京官资历,苏辙在与章越一同参加嘉祐六年是制举获得京官身份。邢恕原先是主簿,后经过考试出任崇文院校书。

此职是熙宁二年所设,两年后可授馆职或是改注授,哪知邢恕身为新党却没有新党自觉,与王雱议论说新法哪里哪里不好,结果被王安石听见了。

王安石本来很器重邢恕的,听了他的批评后大怒,便让他滚出三馆出知延陵县。絲

邢恕虽说没有入馆,但还是成为京官。

熙州是上州,州通判为正七品,而河州是中州,州通判为从七品。

知道苏辙升官后,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亦致信章越。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仕途郁郁不得志,但看的弟弟没有受到自己牵连,反而在章越的庇护下,仕途却蒸蒸日上,这喜悦之情更胜过自己。

兄弟二人苏辙的感情含蓄内敛,苏轼则是奔放很多。

连写了三首诗词赠给章越,章越觉得这三首诗词要放到一千年后得值多少钱啊。想到这里,章越吩咐随从给自己好好收藏下。

熙州州学教授游师雄改为熙州掌书记,游师雄原官是德顺军判官,属于连升两阶。絲

临洮县知县蔡京,特旨赐予进士出身,这就不是一般恩典了。

岷州军事推官蔡卞,升河州军事判官。通远军判官徐禧,则升为会州军事推官。蔡卞徐禧因刚升过官所以只加了一阶。

章越本提议给蔡卞选人改京官,但两府还是坚持选人改京官必须‘五削’不可轻授,估计是王安石怕提拔女婿落人把柄。

岷州知州沈括则本官升一阶。

其余将领升官赏赐都是拿到手软。

官家兑现了那句‘用力破贼者倍赏’的承诺,章越也是乐意慷慨。

熙河路官员之升迁放在在其他路是不可想象,一来自古以来都是开疆扩土的军功必须加以厚赏,二来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