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二十章 法家邪术,不入学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章 法家邪术,不入学宫!(1 / 3)

闲聊的时间结束之后,林朝便问出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老师,但不知学宫如何施教?”

闻言,郑玄和蔡邕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彼此的疑惑。

“子初此言何意?”

儒家最擅长的便是教育,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便是精英教育。

一位老师带着数十,甚至是数百名学生,从六经开始学起。然后筛选出有天分的成为入室弟子,最后再由这些入室弟子中,筛选出几位真正的传人。

这一套系统的教学,其实和家学的模式也差不多。

即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将自己的私货,对事物的见解一并传授给了学生。

如果某一位弟子得到了真传,那就证明这位弟子从内到外,甚至连为人秉性,思考方式也无限趋近于自己的老师。

达到这种层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人。

这便是东汉一以贯之的传承方式。

而郑玄之所以会疑惑,不是奇怪林朝为什么问这这种世人皆知的问题,而是他看出了林朝似乎有别的想法。

果不其然,林朝接着便笑道:“老师,弟子有一愚见。此番学宫学子甚多,因此施教方式也得有所改变。”

“如何改变?”蔡邕好奇道。

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么玩的,老夫倒要看看你林子初有什么新奇想法。

林朝缓缓吐出了四个字:“因材施教。”

闻言,郑玄面色微微一变,思虑片刻后才继续问道:“何谓因材施教?”

郑老头治学数十年,自然听懂了这四个字的意思,所以他问得是具体实行方法。

而林朝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分层次教学。

真正有天分的学生,自然可以进行精英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

但这世上有天赋的人,终究是少数。

对于剩下的普罗大众来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识文认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精英教育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那林朝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批量生产制造的工艺品。

价值虽然天差地别,但在实用方面,二者并无多大区别,效率却能极大提升。

不过这个理念明显与郑玄治学的态度相违背,所以他思虑良久,终究还是摇了摇头道:“子初所言,为师私以为不妥……”

“不,老夫倒是以为甚是妥当!”

郑玄的话还没说完,却被蔡邕反驳道:“有道是时移世易,今学宫近两万学子,规模之大,古今未闻。若依照旧例而教之,恐不得其法。子初所言,不妨一试。”

林朝也劝道:“老师,不妨先试试,若有不妥之处,再改回来也不迟。”

见林朝和蔡邕都表示赞成,郑玄这才点了点头,勉强表示愿意试试。

而后,林朝又问起了教材方面的事情。

郑玄笑道:“自是以六经为准,此外那两本《三字经》、《千字文》,为师也曾观其大略,倒是可以作为蒙学之用。”

对于这个答案,蔡邕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可林朝却不同意。

“老师,若是您与蔡公所收之弟子,自然可以以六经为准。但学宫如今两万学子,还是仅以《三字经》和《千字文》施教更为妥当。”

闻言,郑玄当场变了脸色,斥责道:“子初你莫胡言乱语,此二者充其量可为蒙学之辅助,又如何能与六经相提并论!”

“老师息怒,弟子当然不敢诋毁六经,但正因六经博大精深,终其一生也难得真解,所以才请老师以《三字经》、《千字文》为学子开蒙。先让学子识字,之后再去修习六经未迟。”

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每一本里面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先贤的提炼浓缩,是真正的微言大义,需要终生钻研。

六经固然高深,但从开蒙时代便修习,进境未免太慢。考虑到学习效率,林朝还是以为识字用两本蒙学书籍更合适。

这个道理郑玄如何不明白,但他还是无法认同林朝的做法。

“子初啊,人之初最为可贵,亦最为难得,若不趁此时修习六经六艺,恐怕……”

还是郑玄奉行的精英教育,从最开始接触书的时候就要贯彻到底。

人对第一次接触的东西,总是印象深刻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先学识字,等识字之后再学六经,那六经对他的影响便是有限的。

而另一个人从六经开始启蒙,虽然过程难了些,但六经对他的影响便能贯穿终生。

等学成之后,把这二人拉出来站在一起,身上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

郑玄教学,向来把德行放在学问之上,所以才会反对林朝这种做法。

可林朝却想把实用主义做到极致,于是便坚持己见。

林朝满脸诚恳地拱手道:“老师,弟子还是那句话。若是您亲自挑选的弟子,先学六经自然无碍,可大部分学子,还是启蒙再学六经。”

“罢了,你说得也有道理,此事便随你吧。”

郑玄想了想,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