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意足的得到了这几样宝物后,刘元德便带着他觉得有使用价值的图纸,前往了东宫去,会见了太子朱标。
“什么!”太子朱标从刘元德这里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惊讶地叫出了声。
他没想到刘元德,这轻轻一扇动翅膀,居然带起了这么大的风波。
在旁人都觉得非常鸡肋,甚至无用的工匠中,刘元德却在其中发掘出了其中非常宝贵的宝藏。
对于刘元德的眼光,太子朱标这下子是彻底服了。
在了解到刘元德着力推崇的几种神兵利器后,太子朱标的眼睛更是放出了炽热的光芒。
别看太子朱标,在外人看来,未来一定是一个仁厚的君王。
但太子朱标的骨子里就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他的兄弟朱棣一样,渴望像汉武帝一样,北击匈奴,立下不世的汗马功劳。
但是太子朱标,也是一个极其清醒的人,他非常清楚在他的父亲发动完数次声势浩大的北征之后,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下降到非常虚弱的程度。
因此等到了他这一辈大明帝国的主要任务,肯定就是恢复生养,避免更多无谓的战争。
可是刘元德所带来的这些兵器,却让他的朱标意识到休养生息和发动战争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传统冷兵器部队的存在,必须要以庞大的人力物力来作为支持的。
因此朱元璋在发动对蒙元的北征时,几乎要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这样才能保证在对蒙元的作战优势,并同时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近现代的火器部队则不同。
说个非常简单但又痛苦的事实,那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他们所动用的部队非常的少,51755人,以及51艘军舰。
而清军和义和团,加起来一共有160000人。
但实际上,算上登陆作战的八国联军部队,说是这么多人,实际参战兵力约三四万人,还是以小日本为主力,其他部队多系临时拼凑而成。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合特遣队2000余人分批由天津租界进犯北京,经廊坊之战,伤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4日,联军自天津出发,先后攻占北仓、杨村、河西务、通州等战略要地。
14日攻陷北京,而后纵兵抢掠3天,并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
此后,继续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京津四周要隘。
最后的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主要阵亡约2500人。
经过鸦片战争的清朝军队,也不是说像以前那样完全没有战斗力,但是在装备更精良的八国联军面前,确实就像纸糊的一样,一戳就碎。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武器代差,所带来的战斗力差距。
因此按照刘元德的讲述,后来北征所需要的部队大概只需要7~8个万人级别的火器部队,只要稳扎稳打便可以顺利横扫整个草原。
对于刘元德所描述的美好前景,太子朱标自然在心中也是进行了一番考量。
等他仔细思索一番后,太子朱标发现刘元德所描绘的前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接着刘元德也给太子朱标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那就是暂时推迟这次北征的时间。
“推迟这次北征的时间?”
太子朱标对于刘元德的这次说法,表示有些不太理解。
为什么古往今来,所有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中草都是在秋收之后呢。
原因很简单,秋收之后,国家有了足够的粮草,这样才能支持整个国家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而且在秋收之后,农田暂时不需要大规模的劳动力。
也因此,带走大量保证后勤工作的农夫,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下一季粮食的生产。
一般去征讨草原民族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到12月份为止。
因为要是再往后一点,整个北方将会进入到寒冷的冬季当中。
明代以前的冬季,虽然不像现在这么寒冷,但是你别忘了他们那时候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
我们所熟悉的棉花,在宋朝时还只是被当作观赏作物,根本没有被拿来当做衣物来使用。
别说,许多人心心念念的羽绒服了。
刘元德之所以这么说,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在明朝时期,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棉花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大。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颁发了《棉纲》,规定了棉花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