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旅明> 第573节 来自北方的团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3节 来自北方的团队(1 / 2)

无穷无尽,永不停歇的雨水中,大批施工人员正在异国海岸搏命建设。

施工人员分两种,从装束上看的话,一目了然:一种是穿着蓑衣或者破烂土布衣服,矮小精瘦的本地人;另一种是穿着帆布雨衣的外来者。

渡过了一开始最艰难的两天后,稍稍在鸿基港站稳脚步的穿越者,就迫不及待下令部队四面出击,“招募”本地土著来参与建设。

于是吴三爷这种机动小队就领到了任务,在连绵雨水中开拔,冒险往内陆搜索。

很快,一些沿海渔民和内陆零散村落的土著就被开拓队员“请”到了鸿基堡工地。

正常情况下,土著村落是没那么容易就范的。然而在雨水连绵的季节,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限制了土著的反应速度和移动能力,所以吴三爷他们轻易就将土著堵在了窝里。

这个时候,土著就只能老实“应官府徭役”了。是的,安南这种山寨国家,其政体从上到下都是学自中国,包括徭役也是一脉相承。

至于说官府......操着本地口音的翻译官告诉土著,这次重点工程就是官府的命令,没见装备精良的“御林军”都上门了吗?

被枪和刺刀邀请的土著,尽管心中在嘀咕来者的合法性,但是行动上是必须遵从来人的命令了。

然而事情很快就反转过来。惊惶的人被押送到工地干了一天活后,不但吃到了足够高热量的饭菜,晚上下工时还领到了工资:自选铜钱或者布匹、蜡烛、盐、稻米等等日用品都可以,日结。

对于十七世纪的穷苦安南农民来说,在雨季能找到如此报酬丰厚的工作,不要太划算。这一下,什么冒牌官府都不存在了,挂着“曹”字大旗的官人就是真官府,谁说是假的老子跟谁急!

很快,土著们就呼朋唤友,冒着雨水,带着同乡和亲眷来支援国家建设了。

相比外来者,土著更加适应本地的雨季和地形,所以他们担负了几乎所有的非技术性工作......譬如清理外围植被,并给工地带回足够的建筑材料。

所谓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一些木杆和宽大的植物叶片。这两种东西都是为了贯彻郑洋洋之前的指示:挖沟,搭棚子用的。

之前郑洋洋在地图上画的那个圆,其实是个正方形。原因很简单:比起奇形怪状的棱堡和圆形城堡来,正方形建筑建造工时最省,成本最低,事后规划扩建最方便。

有了优点,自然就有缺点:正方形城池会给攻城者留出宽大的攻击面,防御能力低。

然而军队对正方形是有信心的。迄今为止,穿越军队完成的都是更加需要资源和技术含量的攻城行动,至少在大明境内,艰苦守城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过。

以此推断,只需要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守的据点,对于技术优势的一方加成是非常高的。安南军队或许能在野战中给我方造成压力,但是守城战,军方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哪怕在雨季也同样是这个心态。

即便安南正规军的战斗力不低这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拥有速射炮和后膛枪的城池无人能攻下来这一点,同样是军方共识。

于是在经过综合考量后,下龙湾的海岸上,出现了壕沟。

壕沟是承平行状态的两条线。

内围的壕沟四方形,不但深而且宽,这是为城墙准备的地基。而作为外围防护的壕沟就浅多了,这里只需要砌一堵矮墙,也不用整齐的四方形,面对内陆方向修一修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搭草棚。

在连绵的雨季想要用砖头和水泥砌墙,防水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壕沟上方的防雨草棚搭好后,下一步施工者才可以平整地基,调配水泥,砌墙。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在壕沟侧面挖出一些排水沟用来随时排出地下水。

毫无疑问,当前这种环境在堆砌出来的砖墙,牢固程度肯定达不到北方标准,毕竟水泥要雨季过后才能缓慢凝固。不过对于穿越者来说这都是小问题:在雨棚遮盖下,火器发火率大增,足以将来敌消灭在冲锋路上......如果真有大部队来冲锋的话。

以上这些工作牵扯了工程人员最多的力量。另外一处用工重点则是码头,那里正在修建一条深入海湾的石码头......连石块都是从海上运来的,荒僻的安南海岸根本找不到石料加工企业。

——————————————————————————————————

就在开拓者于安南海岸拼命和时间赛跑的同时,一艘台江港出发的大型客船,停在了广州新区官码头。

从船上下来的,是一支来自北方的团队。

之前在5月底的时候,朝廷收到了来自南方的奏折。其中除了汇报澳门战事因果之外,还附上了一沓地契——据说是澳门城破后弗朗机商人“乐输”给官府的。

乐输这种把戏,朝堂上是个人都门清。然而当时大家的关注点都不在这里:南方送来的战利品和地契才是重头戏。没有人不喜欢发战争财,只不过大明君臣打仗从来都是赔钱,没享受过这种滋味而已。

这之后围绕着战利品,君臣之间还发生了一轮攻防战。当然,年轻的皇帝最终不出意料妥妥又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