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问题是这些金银矿目前都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朝廷要想利用金银发财不现实。
铜矿北方倒是有,然而汉朝的主要铜矿也都处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及四川一带,北方的铜矿属于中小矿,产量不多。
因此现在朝廷必然是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同时战乱让大量的钱财流失,即便开足马力挖掘,勉强维持目前朝廷控制区域经济体系就已经很难。
像历史上袁绍给士兵们发工资,用的是桑葚果和枣子,袁术更绝,发给弟兄们的是水草和田螺。曹操良心一点,由于屯田的关系,粮草还算充足,因此给士兵管饭的时候,还发点粮食。
至于钱?
要命一条,要钱没有。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当时的经济体系有多糟糕。
汉末的情况就是生产力低,百姓吃不饱。没有铸造体系,钱币缺失,民间和官府手中都没有钱。
因而刘备入蜀后搞直百钱,再加上官府平抑物价,才勉强控制住了季汉经济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蜀吴三国当中,蜀国是经济最繁荣的一国。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刘备朝廷靠着青州底蕴再加上冀州大量的土地,免费给百姓人口,吸纳流民,又让白波军、黑山军进行屯田,恢复了生产力。
但货币体系却本应该也崩盘才对,毕竟钱币不是靠种田长出来,北方铜矿少,经济没那么快恢复。
可刘备还敢搞二十级军功制度,拿出大量钱币激励士兵。这在曹操看来,是典型的穷兵黩武,要把整个国家搞崩溃。
他思考了许久,缓缓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要是朝廷的钱币不足,一旦开战的话,大量钱币赏赐给士兵,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会造成国库空虚,无钱可用。”
戏志才答道。
“那如果朝廷无钱可用,又会怎么做呢?”
曹操又问。
戏志才沉思道:“钱币的价值在于商品交易,朝廷无钱,要么收重税,要么铸小钱。”
“那会怎么样?”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何解?”
“当年董卓毁五铢,铸小币,这种钱币大量流入民间,它的价值又不能与五铢钱相等,导致谷价暴涨,百姓苦不堪言。”
“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能够坚持得更久,朝廷就会因为二十级军功制度而崩溃的越快?”
曹操每问一句,眼睛里的光都亮了一分。
戏志才颇懂经济,点点头道:“汉武时期,国库钱币都用来打仗,为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汉武大肆收重税,导致民间物价暴涨,国家几近崩溃。王莽时期,国家无钱,各地铸造铁币,百姓民不聊生。”
只要懂一点经济学的就应该明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个词的含义。
一个是生产力不足,国家大肆印钞票,导致物价越来越高。
一个是生产力很足,国家的钱却很少,导致物价越来越低。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人早就明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造成什么后果。
目前刘备朝廷靠着休养生息,以及陈暮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技,制造出了不少利于农耕的工具,再加上各种政策,使得北方的生产力足够,朝廷的粮草非常充足。
但粮食充足不代表钱币充足,一旦钱币不够,刘备还敢用二十级军功制度,把钱都花出去,那么结果就是财政赤字,国库一毛钱都没有。
到时候会是什么结果,即便是不懂经济学的人应该也会明白。
而曹操手下能人倍出,虽然不会专业名词,但这些比较粗浅的经济学还是懂,因而很清楚,如果刘备如此急功近利,想靠大肆撒币来征伐河南,事情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僵持越久,他就越难受。
所以听到戏志才的话,曹操顿时精神大振,说道:“若是我采取守势,则必然拖垮朝廷!”
戏志才问道:“明公的意思是?”
曹操深邃地看向西北方,冷然道:“此战我打算分段阻击敌人,拖的时间越久,对我们就越有利!”
众人互相对视,缓缓拱手道:“谨遵明公令!”
曹操目露笑意。
刘备想要大肆花钱砸死自己。
那么自己就拖住,把刘备的财政活活拖垮!
然而曹操绝对想不到,自己并不是在跟一个贫穷的朝廷打仗。
而是在跟一座金矿,一座银矿以及数座铜矿在打仗。
日本是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岛国。
唯独盛产金银铜矿。
明清时期大量金银铜流入我国,几座著名的金银铜矿山,如佐渡金山、石见银矿、足尾铜山、别子铜山一直挖到近代都没有采枯竭。
所以曹操以为刘备用二十级军功制度来讨伐自己是一个昏招,却不知道,家里没矿,哪敢大肆撒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