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行行好,给点吃的吧。”一个面色枯黄的孩童,跑过来抓住袁绍的衣服说道。
小孩如此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往往这些达官贵人、世族大官,会生气小孩将他们的衣服抓脏,轻则暴打一番,重则直接杀死。
袁绍看着眼前的瘦骨嶙峋的小孩,和一路走来冀州满目的疮痍,心中悲切,在那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又有几人见此景而能无动于衷呢?
袁绍心中思绪纷乱之间,一个同样十分瘦弱的女子,跑过来抱住小男孩,之后又不断地叩头,同时口中说着:
“大人,民妇该死,民妇该死!”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袁安,拿点吃的和水!”袁绍赶忙扶起这个妇女,同时对袁安说道。
“是,家主。”
随后,袁安一路小跑拿出饮食和水,交给母子二人。
“谢恩人!谢恩人!”妇女见此,又跪下叩头大声感谢。
“快起来,快起来!”
这时,小男孩口里塞满食物,口齿不清的说道:“恩人,你是谁?我长大一定报答你!”
“你慢点吃,慢点吃。”袁绍赶忙阻止道。
谁知男孩匆匆吃下一半的食物,又把食物拿给母亲。
“娘,你快吃,别让别人抢了。”小男孩说道。
袁绍这才知道为什么男孩如此狼吞虎咽。
袁绍摇摇头,转身准备离去。
“恩人,你还没告诉我名字呢?”
袁绍回过头,说道:“不用你报答,好好活下去。”
这时,那个妇女跪地说道:“恩人,您是大善人,求您,求您把柱子带走吧,他是个好孩子,能吃苦,什么都能干!”
“娘!我不走,我走了你怎么办?”
柱子抱着他的母亲大喊道。
“柱子,娘没本事,没法把你抚养成人!以后你跟着恩人,要报答今日的恩情!”说着,就往旁边的石头上撞去。
好在袁绍这几日路途颠簸,没有跟刘氏、郑氏做点夫妻间该做的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这个妇女,随后袁绍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这和战场厮杀不同,战场厮杀,听天由命,可是眼前这妇孺又有什么错以至于自绝生路?
“你这是做什么?你怎么这么狠心呢?!要留下这么点的孩子!”袁绍质问道。
“我不死,柱子不会跟您走的,您是大善人,我死了,您不会看着柱子饿死的。”妇女崩溃大哭道。
此时,柱子吓得双目失神,突然反应过来抱住母亲大哭,他就是再懂事,再早熟也是个孩子啊!
“娘,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你男人呢?他怎么能让你们母子饿死呢?”袁绍问道。
“死了,黄巾抢粮,当家的不给,被活活打死了!”妇女双目无神的说道。
“哼!他们根本就不是黄巾军,是打着黄巾旗号作乱的贼人贼人!”袁绍愤怒的说道。
“这帮趁火打劫的毛贼!张角啊张角,你以民望起事,却大失天下之望,你输的不冤!”
袁绍又恨声道。
袁绍对这对母子说道:“你们跟我来吧,我袁本初还不至于连你们也养不起。”
“谢恩人!谢恩人!”柱子的母亲李氏和柱子双双拜谢道。
“起来吧,不要再跪了!”袁绍无奈的道。
随后,袁绍继续往邺城而行,可是这一路走来,这对母子的状况反而是最好的一批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绝非夸张,易子而食,史书上的四个字,可是史书千扉页,何页不沾血?
从一开始的痛心疾首、分发粮食,到后来的麻木,不过短短的一条路。
等袁绍到达邺城,来迎接的官吏看到的不是威风凛凛的邺侯,也不是意气风发的冀州牧,而是消瘦的袁本初和双目愤怒又无奈的袁本初!
当然还有身后那自愿跟随的数千灾民或者说是数千的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
长史耿武、别驾从事闵纯、别驾从事沮授、治中从事李历、治中从事刘惠、都督从事赵浮、都督从事程奂、军司马张郃、大将麴义、潘凤(貌似演义虚构,经典加上)等出门迎接。
(这些是韩馥当冀州牧时用的属吏,正常袁绍应该开府后自己聘用属吏,是不会出现这些人迎接的情况的,就算有之前的官员,也应该是上一任的,不可能是韩馥的属吏,因为此时韩馥还没当冀州牧呢,但是这些人我都挺喜欢,就拿来用了,不合历史。)
众人看着面目精瘦的袁绍以及身后的灾民,他们和身后欢迎的敲锣打鼓的乐手都愣在原地。
袁绍来到近前说道:“诸公俗礼都免了吧,快快安顿这些灾民。”
“是!”
随后,冀州的官员纷纷忙碌起来,袁绍就等在城门处,因为他答应过他们,等到了邺城一定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