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周到。
孙氏还说:“你小叔已经把花生拿到盖房子那里了,先去帮会儿忙,等咱俩过去找他就行。”
赵灵书已经摆不出任何表情了。
到了盖新房子的地方,村里人差不多都来了,各个神采奕奕。
赵灵书:……
他们到底都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赵灵书视线扫过所有人,并没有看见小孩子,连大旺二旺也没来。
看来,里正已经将事情解决了?
赵兴荣眼尖地先看见赵灵书,他跑去叫了赵兴川,又去叫他爹、二伯和小叔。
赵兴川兴奋地过来跟赵灵书汇报:“三妹,真叫你说对了,里正叔把问题都解决了!”
赵灵书打起一点儿精神来,“怎么解决的?”
赵兴川压低声音跟赵灵书叙述,“早上,好多孩子眼睛都没睁开呢就被大人拉过来了。”
赵灵书瞬间把自己的眼睛瞪大了点儿,她感觉她就是那个眼睛都没睁开的孩子……
她抬头看了看天,现在不就是早上?
赵兴川口中的“早上”到底有多早?
“里正叔来得更早,把所有孩子都堵住了。告诉他们,昨天二旺吃肉,是因为里正叔自己没有吃肉,把肉留给了二旺。”
赵灵书听到了“更早”两个字,她已经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赵兴川没察觉出赵灵书的情绪不对,还在兴奋地汇报:“里正叔说,让自家孩子来干活也行,把自己嘴里的肉省给自己的孩子吃就行。”
“所以,他们就把自家孩子都撵走了。”
古代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有好吃的可着老人和男人先吃,肉少了,女人和孩子们根本吃不着。
就像老赵家一样,吃个肥肉片都得分个三六九等。
若不是赵担礼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给孩子,赵灵书兄妹几个根本吃不到肉。
可是,能有几个人跟赵担礼一样?
更多的人都是从老一辈继承下来的习惯,有肉自己吃。
他们的思想是:自己岁数大了,剩下的年头少了,能吃一口肉是一口肉。孩子还能活很久,日子长着呢,孩子吃肉的时候都在后面。
然后等孩子们老了的时候,也会这样。
赵灵书记得她小时候,有的人家老人吃肉,就会把小孩子支出去玩。
她还听过很多说法,小孩子不能吃猪尾巴、不能吃没见过太阳的鸡蛋,还有说小孩子三岁之前不能吃肉什么的。
总之,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所以,当大人们听见孩子过来干活,还要从自己碗里给他们省肉吃,基本上都是不乐意的,就把孩子又给撵走了。
用王氏的话来说就是:小孩子能干什么活,吃肉都是浪费,啥用没有。
别人家怎么样,赵灵书不予评价,她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好就行,别人家的事儿她可管不着。
赵兴川小声说:“等一会娘切肉的时候,我偷偷藏起来一块,就按照三妹昨天说的做。”
赵灵书点点头,没再说其他的话。
赵担礼等人很快跑了过来,赵担仪手里拎着花生篮子,身后还背着七弟。
张氏也忙,没人帮着看孩子,交给别人又不放心,赵担仪夫妻俩只能将孩子一起背着去镇子了。
小家伙出来的机会少,此时在他爹背上,瞪着大大的眼睛左右看着,很是兴奋。
“闺女,我今天可不可以……”赵担礼迟疑地说,他不想去盖别人家的房子。
赵灵书一针见血的问,“爹,你不去,二伯也不会去了。让二伯来咱家盖房子,爹你能给二伯一天十五文钱吗?”
赵担礼瘪了。
赵担书听了,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自家盖房子要什么钱!”
给三弟盖房子虽然拿不到钱,但是赵担书性子也很老实,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赵担礼付不出钱,还是按照原定计划,一行人去了镇上。
赵灵书心里想着,员外家的房子已经盖好几天了,应该也快盖好了吧?到时候没有活计,就让赵担礼回来吧。
赵担礼身在曹营心在汉,她看着也怪难受的。
可赵担礼不太能沉得住气,再磨他几天吧。
到了悦来楼,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了。
赵灵书示意赵担仪将花生交给小二哥,小二哥立马拿着提前准备好的秤,开始分花生。
所有人都围了过去。
赵灵书问贺掌柜,“掌柜,这些人不会都是等花生的吧?”
她看见其中就有好几个昨天来得早订了花生的人,包括那个一脸络腮胡的汉子。
贺掌柜跟赵担仪夫妻俩儿打了招呼,笑眯眯地直点头。
果然,小二盛出来一份,就有人拿走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