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睿的书且要抄一段时间,等到天色都暗了下来,藏书楼里点了灯,秋夜晚风灌进室内些许,沐景序轻咳了两声。
徐明睿没表现得特别担心或关切,只说:“景序你先回去吧,别染了风寒。”
乙班都清楚新来的这位同窗身子很差,有时候病起来或天凉了,一天不来上课也是常有的事。夏天雨季那段时间,气温骤降、山路难行,沐景序直接告了好几日的假,回来后照样考学第一。
真计较起来,他跟柯寒英都挺招人恨的。
沐景序也不推辞,将出入的木牌留给徐明睿,起身告辞:“若是天太暗了就先回去,明天再来抄也是一样的。”
徐明睿摇头:“那就多耽误一天了。”
翰林院的上峰其实很看重他哥,徐明瀚刚进翰林院的时候,对方甚至属意他接自己的班,徐明瀚执意要去工部,多少有些不领情了。上峰此次特意提出一个往年灾年的例子来,让他想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在测他究竟有没有那个能力和去工部的决心。
别的都大差不差了,最后只缺一个灌水的方法,徐明睿自然一天也不敢耽误。
沐景序没有再劝,只走到墙边,关上了正对这张桌子吹的窗户,而后转身,视线落到柯鸿雪身上。
彼此交换过一个眼神,也无言语,柯鸿雪明白他的问询,和徐明睿道别,便朝沐景序走了过来。
书楼安静,偶有夜读的学生翻动书页或抄写的声音,脚步声都轻悄,灯火楼阁伫立在山林秋风间,安然似人间桃源。
柯鸿雪和沐景序下楼,谁都没有开口说话,将要走出藏书楼的时候,柯鸿雪才唤他等一等,然后转身进了门房。
看门的先生与他相熟,柯鸿雪进去很快就出了来,手里拿着一件青黑色的袍子。
“披上吧,晚上风大,小心受了凉。”
式样虽简单,不似柯寒英惯常穿的那些鲜艳的色彩,但布料却极好,袍面有暗纹,用金丝银线绣制而成,被光线一照,散发出庄重而华贵的光芒。
柯鸿雪怕他不愿意,解释道:“是我留在这的,有时候我会来这里看书。”
晚上来的话,不论什么时候回去山路上总有些冷风,柯鸿雪便干脆留了几件袍子在这,防止回舍院的路上冻着。
沐景序似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接了过去:“多谢。”
柯鸿雪垂下手,微捻了下指尖,收了那份想亲自为他系上衣袍的心思。
藏书楼门口有灯笼,柯鸿雪提了一盏,沿着山路送沐景序回掌院住的清梅园。
重逢至今,沐景序自认已经清楚如今的柯寒英是个什么性子,他在自己面前从来就没安静过。
生出龃龉时,明嘲暗讽;负荆请罪后,喋喋不休。
这还是自李文和及冠礼后,第一次柯鸿雪在自己身边,却长久无言,沐景序嘴上不说,实则借着暗色的微光看了他好几次。
柯鸿雪发现他的注视,将自己
从思索中抽离出来,偏过头笑道:“学兄,你是终于想好怎么回我的问题了吗,否则为什么一直望我?”
所谓问题,不过是白天柯鸿雪关于《关雎》的那句反复求证。
沐景序分明清楚他是在转移话题,却还是不得不承认他这句插科打诨成功堵住了自己心里的疑问。
沐景序皱了皱眉,并不理他。
柯鸿雪自己微微笑开,在山林间慢声道:“我只是在想,像徐明睿和他兄长那样的人,这世间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沐景序稍怔了一怔。
他其实已没有找柯鸿雪要一个解惑了,但这人却主动告诉了他,似是清楚明白他因什么困扰,又不愿他过分担忧,实在是体贴到了极致。
沐景序顺着他的问题想了一下,反问:“你觉得呢?”
这不是一个可以一以概之的问题,也并没有固定程式的答案。
若要徐明睿那样赤忱的少年郎来回答,自然是越多越好;可若要李文和那样家中产业颇丰,每年需打点许多孝敬银子,以求来年买卖顺遂的富贾公子来说,答案大约不会相同。
这哪儿有什么答案呢,站在什么立场,自然就从什么角度出发回答,谁也无可指摘。
但沐景序将问题反抛给柯鸿雪,并未对他产生这个疑问有分毫指责。
就像方才在藏书楼里,徐明睿因柯鸿雪那句“为何”而生起几分薄怒时,沐景序赞许他的心性,却也不曾觉得柯鸿雪的疑问有何不妥。
柯鸿雪闻言轻轻笑开,偏过头睨了一眼沐景序,桃花眼眸中跃动着细碎的光。
“我还以为学兄会责骂我。”他半真半假地说了这一句,道:“天下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自然希望世间万事遵循公正礼法,一日未踏入官场,他们怕是一日都活在大道至公的美好愿景中。”
柯鸿雪顿了顿,低下头看着脚下山路,在问沐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