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辩的话,甚至还有带表强势的含义——纳妾。
总之说来,官家可以服弱,但不能承认服弱,更不能让臣公百姓认为大卫的官家在向辽国的君王服弱。
晏迟既然摸清了天子的心态,应对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辽君上回和谈被拒,竟再度遣使来卫,可见正如臣上回的占卜,辽国而今也并非风调雨顺如他们宣扬的一般国富兵强,滑州一役他们未能获胜,实则已经伤了元气,那么官家试想,为何辽使这回口气比上回更加强硬呢?”
“我问过覃相,据覃相称辽使乃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晏迟颔首:“覃相果然老辣,一语洞穿内情,辽君无非也是想逼着我朝服弱,好振奋辽人军民之心,辽君料到官家必定不会答应割让襄阳六郡,要是辽使退让这一步,后两条约定就更有望达成了。”
“也就是说在无端看来,襄阳六郡那条根本不需担心?”
“官家圣明。”晏迟在天子跟前,自然不会太过轻狂,该拍的马屁还是要拍的:“至于和亲一事,臣也有办法说服辽君放弃,既是和亲,不管辽君是否已娶正室,总归是得奉官家为泰山尊长的,那么我朝虽会陪嫁银绢,为尊者怎能年年给付卑幼岁纳呢?这于礼不合,于情不通,辽君既要坚持和亲,那么就必须放弃岁纳,且还应向我朝先奉礼聘,辽君若想示诚,便应当交还侵占我朝的疆土。”
天子几乎没被自己的唾沫给呛出一咳,觉得晏迟可真敢说大话,但细细一想,这样的道理也的确可以和辽君辩上一辩,辽君当然不会认同,那又提什么和亲呢?
“就只余献币和岁纳一条了,辽使自然不会再让,因为一介使臣,根本无权决定在后两条让步,他既不能决定,官家又何必和他再谈呢?官家也可以任命使臣,赴上京与辽君谈判。”晏迟胸有成竹道。
“无端可愿一往?”
“臣理当为君国分忧,不过臣不够份量,难以担当此等重责大任。”
天子转念一想,派晏迟担任使臣似乎的确不合适,就道:“所以仍要请无端占卜。”
“关于使臣人选,不需用占卜之术,官家若信得过臣,臣可荐举一人。”
“晏卿欲荐举何人?”
“中卫大夫辛坦之。”
“为何荐举此人?”
“先,辛大夫为儒将,乃进士及第,知经纶悉礼法,由辛大夫担任使臣朝堂莫有不服。”
天子颔首,他也知道现如今朝堂上的情势,文臣和武官互争权位,当然这正是他乐见的,利用文臣牵制武官,他的帝位才能稳固。而辛坦之虽然担任的是武职,不过却乃世家子弟,辛家在仕林也有一定的地位,这个时候以和谈罢战为重,朝堂上还是免少争执才更利于事态。
“再,两年前辛大夫率军抗击辽兵,曾给予辽兵重创,官家若遣辛大夫为使臣,对于辽国君臣则具震慑之意,如同强势宣告,我朝并非一定要和辽国修和,辽君若不示诚,那么我朝便会开战,但官家放心,辽君这回两番主动示好,必然没有宣战的意愿,而官家示以强范,辽主更加心虚,心虚则气弱,气弱则胆怯,辽主胆怯,大卫便会占得上风。”
天子有如醍醐灌顶,但仍然不忘叮嘱:“无端还是应当先卜吉凶,需知谋事在人,但成事在天。”
当年他还是康王时,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位及九五,可就有那么一位高人,虽非道宗只如闲云野鹤,竟敢断言他乃贵不可言的气运,只等京都噩讯,便即如大鹏展翅,直达九宵。
他起初是半信半疑的。
可后来的事态却证实了高人神断天机!!!
只可惜当他被赵清渠等拥戴为君,那高人却不知去向了。
高人正是赵清渠引荐,也正是晏无端的老师。
这才是他对晏无端信重有加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