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落发受戒,为‘了断尘缘’斩除贪嗔,按例住的是最简陋的茅屋,干的也是最脏最累的活计,比如浇粪淋蔬,漱洗马桶……”晏迟俨然对无嗔庵很是了解的模样。
芳期:……
她可以想像高蓓声在无嗔庵是多么的渡日如年了。
“所以有的官眷,因犯七出,不过顾及姻联,夫家不愿休弃子媳,与姻家协商后多将犯妇送去无嗔庵落发,以此作为惩诫。然而无嗔庵毕竟不是真正的牢狱,私纵庵尼的事虽不多出,但便是发生了其实也不至于受到刑惩。两年之前,便有一个女尼,她因是为妾室陷害,被丈夫送至无嗔庵。
后来那男人死了,女尼的儿子成了家主,故而往无嗔庵替生母求情,接了生母回家安养,无嗔庵的住持听闻那妇人是被丈夫陷害,没有多为难。”晏迟继续道。
芳期就不解了:“可住持起初时难道不知妇人是被陷害?”
“还真不知。”晏迟道:“妇人顾及一双子女的前程,且她本无娘家可依,嫁给男人是前贫贱而后富贵,男人当了官,就厌恶糟糠之妻,要是妇人不答应在无嗔庵落发,他威胁着直接将妇人送官法办,这样一来连妇人的一双子女,儿郎永绝科举之途,女儿也难觅得良配,妇人无奈之下才声称自愿落发,住持又听那男人对妇人的指控,妇人无一字反驳,就真信了妇人企图毒杀良妾。”
“也就是说高蓓声若反悔了,称她不是心甘情愿落发的话,住持就会纵她脱身?”芳期又问。
“哪有这样简单。”晏迟轻嗤:“无嗔庵的住持虽不算个蛇蝎心肠,却也并不是六根清净,她心里清楚得很但凡是被送去无嗔庵的官眷,皆为家人所不容,除非是庵尼的本家提出‘还俗’,她要是敢私纵,惹出乱子来,定会被追究,不受刑惩可难保会失住持之位。高蓓声可是计相府送入无嗔庵的,住持哪里敢开罪高仁宽?”
芳期又大惑不解了:“镇江侯总不会亲自出面向那住持施压吧?”
“龚佑想对付的可不仅仅是高蓓声,怎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晏迟道:“无嗔庵除住持之外,还有一个女尼负责管束庵尼,那女尼法号慧灯,她并非官眷,出家前是一农家女,本为开封人士,怀宗帝时为一勋贵相中,要强纳她为妾,她不愿委身权贵,从开封逃至临安,一度以乞讨为生,不幸的是竟然又被强徒奸/辱,她生下一子,因无法养活,只好送去一所善堂。
慧灯当年是走投无路,才寻至无嗔庵落发,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免于再受迫害。她的儿子年近不惑,虽为善堂养大,不过一直靠出卖劳力糊口,幸运的是虽然贫苦,却遇一女子愿意相随,不幸的是三年前因为一场意外亡故,留下孀妻孤儿,生计很是艰难。”
是个命苦的人,芳期叹息。
“慧灯其实一直关注子孙,只是她不过一个苦修的女尼,确然也没法给予亲人更多照济,龚佑知道高蓓声被送去无嗔庵后,打听清楚了慧灯的出身来历,使人收买慧灯,说要是她能促使高蓓声从无嗔庵脱身,且告知高蓓声有杏儿巷这么个所在,慧灯的儿媳孙子,将有贵人照济。”晏迟道:“龚佑夫妇两个,是认定高蓓声必受不得无嗔庵苦修之难,只要给她丝毫希望,她必定就会中计,那慧灯从未行过伤天害理之事,然则一来很清楚高蓓声因何才被送往无嗔庵,慧灯打心眼就看不上她这种水性杨花的女子,想慧灯当年无依无靠,尚且不服豪强逼凌,又怎会相信高蓓声堂堂宰相孙女,会无奈行/淫/乱之事?
再则嘛,慧灯跟高蓓声一提可从无嗔庵脱身,又告之她不少女尼在杏儿巷都能安身立命,只不过是行娼妓之事,高蓓声就跪下叩头,苦求她施以援手,并承诺只要能在杏儿巷站稳脚跟,必以重金相报。
慧灯认定了高蓓声就是个毫无廉耻心的人,再兼促成这事,她的儿媳和孙儿就能得个安稳的生活,下定了决心帮助高蓓声脱身。”
于是杏儿弄里,就又多了个风流女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