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效忠宁仙子!”
属下们皆受张宁震撼,张宁决心带着他们继续前往青州。
没想到非常顺利。
青州黄巾起事后席卷青州各地,后来管亥率主力围攻济南,太守龚景向各方求援,刘焉派玄德去救。
当张宁到达青州的时候,正赶上刘备以诱敌之计大破青州黄巾,青州黄巾士气颓丧。
张宁出现的正是时候,振臂一呼,青州黄巾主力约十多万人响应。
另一边,冀州风云变幻。
自从颍川和汝南两地的黄巾覆灭,洛阳没了威胁,除了朱儁仍领一军在南阳清扫余孽,朝廷其他几大征讨主力几乎全部齐聚在了冀州。
皇甫嵩统兵三万,曹操孙坚各领一军,董卓在冀州接连失利后,又紧急从西凉征调了樊稠、胡轸等旧部率众来援,一时间群雄汇聚。
此消彼长,官军战力本就强悍,随着群雄到来,黄巾军又失去了兵力优势,卢植总领全局,欲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城内,张角陷入了险境。
张角深感危机。
早在派张宁去青州之前,张角便预感到大事不妙,一面积极将周边物资都开始往广宗城内集中,深沟高垒经营城池,一面又紧急派人从董卓的防区突围出去,直奔西凉。
是的,虽说黄巾军眼看到了穷途末路,但张角其实还有许多牌没有打出来。
当初黄巾起事浩浩荡荡,十日之内天下响应,张角表面上看着是一呼百应,但其实当时无论是起事的规模还是质量,都远远没有达到起事之前张角的规划。
比如西凉北地郡有一人,名叫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羌人,是凉州境内的义从胡首领,手下掌握着数万名能征善战的羌兵。
早在起义之前,北宫伯玉就曾派人与张角联络,双方约定共同起事,只待张角在冀州掀起暴动,北宫伯玉便会立刻带领羌兵在西凉响应。
然而黄巾起事至今已经六个多月,北宫伯玉按兵不动。
而且不仅仅是北宫伯玉,黄巾起事之前,全天下还曾有各地诸多将领都曾表示过愿意带兵响应,这都是张角起事之前的信心所在。
结果张角这边一发动,他们全部失信。
这些人跟黄巾军不一样,黄巾都是农夫,他们可都是正规军啊,手下尽是披坚执锐之士,他们的失约,对黄巾起事的打击是巨大的。
别的不提,只说北宫伯玉,手底下五万羌兵,义从胡也算是朝廷的正规兵马,而且战力强悍,两汉羌人曾数次作乱,羌兵向来有善战之名。
假设一下,如果黄巾起事之初北宫伯玉便真的响应,不说直接从西凉打进关中然后再出潼关直取洛阳,至少也可以牵制皇甫嵩的关中大军。
那样一来,皇甫嵩就不可能有精力去征讨颍川,而如果没有皇甫嵩,想想现在颍川和汝南的战况将会如何?
张角痛恨北宫伯玉,胡人果然都不守信义,本也不打算再跟他们有任何联系,但现在眼看冀州危亡,却不得不派人再试着去西凉联络联络。
为时还不算晚,只要北宫伯玉能够在西凉起兵,其效果不亚于是第二次黄巾爆发,到时候朝廷必然东西不能相顾,说不定还要从冀州调兵去西凉平叛。
而那样一来,冀州黄巾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张角也就有了继续周旋的余地,甚至进行反击继续完成起事。
然而,广宗与西凉相距近三千里,别说是起兵呼应,即便只是简单地进行联络也需要不少时间……
就在这段时间,群雄奔赴冀州,广宗形势变得危险。
卢植指挥联军围困广宗。
西边,皇甫嵩北上,孙坚连克斥章、曲周,曹操连克广年、广平,皇甫嵩亲临巨鹿,致使张角逐渐失去了广宗以西。
东面,刘虞屯兵界楼,死死抵住了广宗以东的门户。
南面,卢植坐镇魏郡,张角当然不可能再南下。
北面,刘杞率玄甲营取绎幕、广川和东武城后,平定了清河全境,而后迂回河间与信都直取经县,切断了广宗和北面张宝张梁等人的联系。
如此一来,联军四面合围,终于对张角所在的广宗城池形成了战略包夹态势。
七月中旬,卢植亲提大军两万北上,与皇甫嵩三万兵马联合进兵,很快在广宗城下会师,围困了广宗城池。
“哈哈哈,恭喜卢尚书、贺喜卢尚书,冀州战事顺利,全赖卢尚书总领全局,待张角平定,卢尚书又添新功。”
皇甫嵩来见卢植,卢植亲出帅帐迎接。
皇甫嵩跟卢植都是老臣,两个人同朝为官,是多年好友,此刻见面自然是双双大喜,皇甫嵩对着卢植一通恭维。
卢植老脸一红:“惭愧惭愧。”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
“说起来,冀州讨贼能够顺利,真要多谢刘杞公子,若非他及时来援,馆陶一战老夫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