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德国三周后,于知渔收到了江百舸工作室寄来的包裹。
那天在圣莫里茨,她上一秒礼貌微笑着与江百舸和他的团队挥手告别,下一秒就变了脸,气急败坏地审问Mike在等她下山的时候到底和那些人聊了什么。
“哦……聊了雪、啤酒和你。”Mike被她缠得没办法,只好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把他和“江的朋友们”说过的话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
还好,没有什么过激的发言,也没有什么让人产生误解的句子。于知渔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审核了好几遍,才彻底放下心。瑞士之行,他们俩的故事止于终点处的告别,没有再发生第三次相遇。在返回苏黎世的路上,她查了查江百舸的公开行程,发现他比自己早一天离开,飞往巴黎参加某高奢品牌的晚宴。
于知渔缓缓吐出一口气,把手机塞回口袋,追上大部队的步伐。以后肯定碰不到了,就当是场美好的邂逅吧。
她席地而坐,用小刀划开箱子上的封条,里面被大小不一的小盒子塞得满满当当,全部都是江百舸代言的护肤、彩妆产品和香水。于知渔依次看过去,好家伙,恨不得打包整条产品生产线邮过来……另外还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这些占地方的物件拿开后,箱底还躺着两个信封。于知渔先拆开第一个,是江百舸的签名照,附带的卡片上写着感谢于知渔妈妈这些年来的支持,希望阿姨喜欢云云。
于知渔不由得感叹他们团队真是面面俱到,细心到记住了自己随口扯的一张遮羞布。很快,她又动了些市侩心思,盘算着要不要挑出几张,剩下的全都挂咸鱼上卖掉。
第二个比第一个厚重不少,信封上写着“个人写真”四个字。
“妈呀,这么自恋?!”于知渔瞬间对江百舸下一百个头。救命啊,谁懂?真的很想发微博吐槽他油腻。不过,当她翻过写真集之后,悲愤交加,迫切地希望找个营销号爆料江百舸是个超级大变态。
写真集里全都是她:腾空而起的她,被地心引力掼到地上的她,摔懵了躺着一动不动的她,在雪地里阴暗扭曲爬行的她……更令于知渔崩溃的是,每一张图片都是精修过的。他们团队请的摄影师有着出色的职业素养,每一帧都抓拍到了。如果快速拨动书页,还能获得于知渔短暂而又精彩的飞行live。
不对!这个live并不十分连贯。于知渔又重新翻了一遍小册子(是在脱敏吗?),确实有一张被抽走了,就是江百舸被她砸倒的那个瞬间。她手中的这套照片里,江百舸或贡献一只手,或出镜半个身子,还有几张是后脑勺,总之没有正脸。合理推测,江百舸大概在那张照片里露脸了。
变态、无聊还好面子。
“偶像包袱可真大啊。”于知渔撇撇嘴,她百分百确定江百舸当时被她砸得龇牙咧嘴,丧失了表情管理,难看到见不了光。她泄愤似的把写真集丢回箱子,将其他的物品堆成一座小山拍了张照,打算发给江百舸,告诉他礼物已收到。
发消息时,她又犹豫了。
贸然发消息过去,会不会打扰到他?还是别上赶着往前凑了吧。
可是,收到东西不和人家说一声,也不礼貌。
翻来覆去纠结到夜幕降临,于知渔的消息终于发了出去:“谢谢江老师的礼物!妈妈知道她即将拥有你的亲笔签名,非常激动。”
江百舸秒回:“不用客气。”
“北京那边……晚上十一点?”于知渔掰着手指头算了下时差,自言自语道:“不会刚收工吧。”
她很想大力抨击江百舸这种拿他人糗事取乐的幼稚行为,但本着和明星保持距离,不多打扰的想法,她努力将这个念头咽回肚子,没有再同江百舸继续聊下去。
就这样,在德国读书的剩余三年里,于知渔在每年的同一时间都会收到江百舸寄出的感谢礼物,品牌会随着他的代言更换,物品种类变化不大。于知渔每次都会表示感谢,然后推辞,希望他明年不用再送了,但每次都会被江百舸轻描淡写用一句“没事”驳回。除了常规感谢客套以外,他们互为对方的躺列好友。于知渔深知自己与江百舸所属的圈子不同,即便在某个大料被曝光时,她在微博瓜田里上蹿下跳,绞尽脑汁想弄清楚娱乐圈的风到底往哪边刮,也没想过可以私聊江百舸吃瓜。
三年后,于知渔答辩通过,顺顺利利地毕业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权衡利,听取了许多人的经验和建议,她最终决定回国发展,也拿到了硕士就读医院的offer。德国的博导十分欣赏这个“来自东方的Yu”,多次表示如果于知渔愿意,可以随时来海德堡做博后。于知渔安慰情绪激动,不忍别离的白胡子老头,纵使她回到中国,他们也不会断了联系。因为于知渔硕导所带领的团队和德国这边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四年前的她也是通过硕导推荐得以赴德留学。这些年她拼命卷,总算没给国内的老师丢脸,带着高高的影响因子闪亮归来。
江百舸则继续穿梭于各个剧组,见缝插针出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