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学工、学农(1 / 2)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小年和秦良每天都见一次面,带去的东西也逐渐增加,近几天已经翻了一倍,每天一百斤富强粉加一百斤大米,偶尔一天不带大米,改成十斤鸡蛋和二斤菜籽油。

后来为了让苏小年在路上省点时间和力气,秦良和他约好了每次在半路上交接,苏建军和孟美玲对秦良这孩子的实在也越发认可了。

每次数着苏小年带回来的钱票,孟美玲的心都像要蹦出嗓子眼儿一般,一旁故作镇定的苏建军虽然也心跳如擂,还是尽量在儿子女儿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

这天宋锦华回家来探望干爸干妈了,是和厂里另外一个家在向阳公社的女工作伴回来的,乘坐的是一辆牛车,半天时间都耗在路上了,到家都半下午了。

她给家里买了两斤鸡蛋糕,因为厂里还没发工资,也就没另外再买什么回来。

苏建军这天正好也休息在家,一看干女儿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赶忙到处打听着去买肉,宋锦华怎么都拦不住。

公社的供销社并不是天天都有肉卖,就算有,也是既要凭票又要排队,没点内部消息的人连猪毛都见不着一根。

得知今天供销社没有卖肉,苏建军就骑着自行车去乡下打听去了。

现在生产队并不是完全禁止社员养猪,每家可以养一头,但杀猪的时候必须有一半趸交给生产队,再由供销社统一售卖,另一半才能留着自家处理。

因为队里只给定量的猪饲料,所以愿意养猪的人家并不多,现在哪有多余的剩菜剩饭、泔水来喂猪,多半都是靠老人和孩子打猪草。

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劳动力多的人家反而不太愿意养猪,没人有时间去打猪草,倒是家里有老人的,还有孩子多的人家才会把这当成个正事。

苏建军从小在乡下生活,对这些情况当然很清楚,所以他骑着车来到了距离公社最近的三小队,打听最近有谁家杀猪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前还真有杀猪的,主人家留的肉有二三十斤,尝过鲜后大部分都用盐腌起来了,准备留着过年吃,到时候随便割一小条就能当走亲戚的礼。

苏建军打听着找到了人家家里面,好言相求说是家里来了亲戚,没点肉待客不像话,想买点回去撑撑面子。

这家的当家人是个年过六旬的老汉,抽着旱烟不情不愿,说这肉虽然刚腌了两三天,但斤两也赊了不少,现在按鲜猪肉卖太亏了。

苏建军早有准备,他从车把上取下一个面袋解开:“大叔,我最多就买两斤,钱和肉票我都给够,另外再加上这几斤白面换,行不行?”

老汉接过袋子掂量了一下,五斤有余,再捏起一撮面粉看了看,心里就有了数:“那行吧,本来是我们自家留着过年走亲戚的。”

苏建军连连道谢,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这天苏家的晚饭格外诱人,加上每家的厨房都在正屋外面,孟美玲炒菜的时候把邻居都给吸引来了。

“我说美玲,今儿没听说供销社卖肉呀?你家这肉从哪儿买的?”隔壁冯婶家儿媳正坐月子呢,第一个凑到了苏家炉灶前。

孟美玲听丈夫说了卖肉的经过,便添油加醋地回答:“这不是锦华回来了嘛,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老苏心疼孩子,硬是跑到乡下找人家养猪户换了点腌肉。”

“腌肉可比新鲜的猪肉还香嘞,难怪闻着这味儿都不一样。”冯婶啧啧赞叹。

孟美玲笑着说:“人家可不情愿了,说是自家留着过年走亲戚的礼,可经不住老苏这么一个大老爷们低声下气求人不是?”

“看不出你家老苏还会求人呢,”冯婶也不由发出了感叹,“锦华这孩子也争气,也不用你们操心,自己就考上县里的工作了。”

此时在屋里,宋锦华正盯着苏小年检查功课呢,苏小年拘谨地坐在小板凳上,手心里都是汗。

以往这种时候苏建军肯定会说儿子几句,他们姐弟俩把书拿回来也有一阵了,但他从来没见儿子翻过一次书。

可他又有点说不出口,最近儿子还真是挺辛苦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往县城送粮油,真是帮了家里的大忙。

苏小年求助的眼神瞟向苏晓禾,希望她能帮自己说句话,可苏晓禾压根就没朝他看。

“锦华姐,你下次回来再提问我好不好?最近我老忙着到乡下换鸡蛋,就没怎么看书,我保证会抓紧的。”

苏小年也是急中生智,虽然老妈叮嘱过不准对任何人说和秦良合作卖粮的事,可去乡下换鸡蛋这件事锦华姐是知道的,当时买自行车不就是因为这个嘛。

一旁冷眼旁观的苏晓禾心说还算你小子机灵,要是你敢说出天天跑县城的事,看我过后怎么收拾你。

宋锦华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她沉吟了一下对干爸苏建军说:“干爸,我这次回来除了看望你和干妈,还有个事要提醒小荷和小年。”

苏晓禾和苏小年顿时齐刷刷看向她,心都提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