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军队大规模出征这样的事情想瞒也瞒不住,在完颜宗弼做出了再一次进攻大宋的决定没有多久后,上到朝堂的大臣,下到不可书写之地的龟公,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了金人将要再次入寇。
而且传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经过一次传言,传言就会成为指数级别的放大,在临安的酒馆之中,金人入寇的大军已经成为百万,并且金人的军队将兵分三路,想要一举灭亡大宋。
这样的传言自然在酒馆之中造成了恐慌。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英雄好汉在酒馆中很多,在牙科大夫面前很少”,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回事情,等危险上门了再发表观点又是一回事情了。
酒馆中最新的讨论话题早就从怎么打变成了怎么跑。
在做人方面,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不管这个人是在就酒馆中的普通人,还是在朝堂上占据高位的大臣。
在朝廷上,虽然众多的朝臣知道金人入侵的大军最多只有十万人,但是不少人还是提出了和酒馆中的酒客相当接近的提议,那就是跑。
他们建议大宋的朝廷南狩,和建炎三年一样,到达温州,等待着局势的平稳。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们“完完全全”都是为了大宋,他们认为做事情需要未雨绸缪,他们认为必须要早做准备不能重蹈两帝的覆辙。
不过这样的观点在朝廷上终究是少数人,这些人不仅被韩世忠等主战派的人所驳斥,这个观点最大的反对者竟然是秦桧。
秦桧提出宋人握有长江之险,在水战上金人远远不及宋人,况且这一次金人和宋人的战火其实大家都没有准备,金人不可能在仓促之间准备好水军。只要守住长江一线,临安稳如泰山。
秦桧的发言让韩世忠有些刮目相看,他认为秦桧一定会力主和平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秦桧竟然是要求打的最为坚决的一个,并且他的发言都在点子上。
只要金人打不过长江,宋人就不可能全输,可以先打打看,打不过再看接下来的情况。
“秦相所言甚是。”韩世忠听到秦桧的说法心中还是有一些感动的,过去他认为秦桧只顾自己的利益,枉顾国家的利益,而这一次秦桧竟然抛弃了过去的政治观点,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
其实,秦桧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大宋和金有一战之力,面对金的入侵可以奋起反抗,他的地位才重要,在金人心目之中才有分量。
如果每一次金人入侵宋人都望风而逃,他最多只是一个张邦昌而已,所以为了自己的地位,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臣以为,金人这一次征发的兵力不足以一举消灭我们,更何况完颜宗弼擅杀完颜昌,其朝内局势不稳,缺乏一举灭宋的基础,臣以为,此次金人的目的只是掠夺一番,或者拿下我们的部分领土,让他们在下一次的谈判中获取优势。”秦桧侃侃而谈,作为大宋的宰相,他的幕僚之中也是有知兵之人的,更何况他在商议之前早就和张俊商量过看法了。
“巴蜀有吴家兄弟在且易守难攻,襄阳四战之地且不久前金人新败于此,即使失守我们亦可借助水军反攻,只有淮西之地,一旦丢失我们只能和金人以长江为盟。”秦桧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判断不难做出,因为在战略方向上金人就只有这几个,再加上大兵团佯动的难度也太大,所以在这方面宋人的判断相当准确。
“臣认为,以张俊带领御前诸军并征发义勇和厢军固守庐州,庐州是淮西的要地,只要不失,淮西依然在我们手上。”秦桧说道,“另外我想请韩郡王引一万水军巡曳长江。”
秦桧的安排听的众人连连点头,只要给够张俊钱粮,他必然有能力守住庐州,韩世忠手上一万水军只要不浪战,他必然能够截断长江,即使金人偷渡,只要有他的水军在,金人也缺乏继续攻击的能力。
这样的安排可谓是四平八稳。
当然他没有忘记孙权曾经说过他想要亲自上战场。这样的话语秦桧自然不会忘记,不过他认为孙权这样的话语也就说说,以他对于赵构的了解,认为赵构必然是逞口头上的一时之快。
但是他必须要执行,“请陛下统领大军,作为主将,在临安以为诸军的后援。”
临安和预定作为战场的淮西差了太远了,而且秦桧压根就没有提出让赵构带多少大军,摆明了就是让赵构好好待在临安,给了赵构好大一个台阶。
秦桧的话语刚落,韩世忠就已经按捺不住发言了,“秦相爷没想到你竟然知道该怎么打仗,也做的出这样的漂亮事情。我同意你的看法。”
虽然秦桧知道韩世忠是他称赞他,但是这样的称赞方法让他或多或少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秦桧是主和派的领袖,他手下的人自然不会去反对他,而他的安排在他们的眼中这样的安排在主战派的眼中,的确非常不错,所以众人纷纷附和他。
如果是过去的赵构,他一定会赞同秦桧的建议,因为这个建议对于即照顾了他赵构的面子,让他担任名义上的主帅,又照顾了他的里子,让他安全的待在临安,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