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听着愈发舒心了,腰板挺得更直了,眉眼间也多了几分高高在上的骄矜。
他们永定侯府可是太祖皇帝封的侯爵,与靖安侯府那等子爵位还没过三代勋贵自然是不同的。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丫鬟就把一个青衣小内侍领了进来。
那青衣小内侍倨傲得很,面对太夫人,也不过是随意地揖了揖手,不冷不热地说道:“小人是来给楚二姑娘送帖子的。”
仿佛被当场打了一巴掌似的,太夫人笑容一收,脸色霎时变得很不好看。
太夫人望着那小内侍手里那张杏黄色的帖子,原本觉得它有多荣耀,现在就觉得那有多糟心。
此时此刻,这帖子在她眼里就跟催命符也没两样了。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强颜欢笑地吩咐王嬷嬷道:“你领这位公公去大夫那边。”
青衣小内侍嘴角撇了撇,圆脸上看着还是笑眯眯的,可是转身的时候,毫不掩饰地一拂袖,觉得这个永定侯府简直莫名其妙。
她们就不能把楚二姑娘叫过来吗!
等小内侍随王嬷嬷走出荣福堂后,后方的屋子里就传来了砸东西的声音,院里的下人们一个个都夹起尾巴做人。
荣福堂内气氛僵硬凝重,正院中也是亦然,空气中透着一股意味不明的沉闷。
去通禀沈氏的大丫鬟根本就没把人给请进去,客客气气地对那小内侍说道:“励小公公,请您随奴婢去厢房稍候,奴婢这就派人去传唤二姑娘。”
励小公公没想到这位侯夫人甚至不打算见自己,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没好气地说道:“带路!”
区区一个侯夫人拿什么乔?!
励小公公几乎都要翻脸了,但也怕把这么件简单的差事办砸,倒霉的只会是自己,只能跟随一个小丫鬟去了厢房那边等着。
被励小公公记恨上的沈氏也不是故意摆架子,她根本没心情和东宫的人寒暄,惊得她心绪到现在还没平复下来。
屋子里只有沈氏与陈嬷嬷两人,其他人全都被遣退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沈氏急切地追问道。
陈嬷嬷也是神色凝重,“就是前天的事。”
“前天下午,俞嬷嬷去她儿子的小酒馆,路上从一家酒楼的三楼掉下来一个花盆,恰好砸在了她拖上,把人给砸得头破血流,当场就昏迷不醒……”
“吕家请了县里的不少大夫,可是俞嬷嬷伤到了头,半夜人就没了。”
“昨天吕家人披麻戴孝地去了事发的那家酒楼闹事,又哭又闹又烧纸钱的,酒楼的掌柜说,那花盆是被风吹落的,他们东家愿意赔钱,双方讨价还价了半个时辰,最后酒楼那边一共赔了吕家一千两银子,息事宁人。”
“事情也没闹到衙门。”
陈嬷嬷一五一十地说了经过。
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
普通的百姓怕官府,所以不敢惹上官非,这当官的、行商的也同样不想沾染官司,怕坏了名声。
所以,很多事情往往也闹不到官府,就会私下里悄无声息地解决了。
这件事乍听着就是一桩单纯的意外,可沈氏却是越听越心惊。
人生有很多不可预估的意外,出个门就遇上了惊马,不慎被撞死撞瘸了,也不是没有的事。
俞嬷嬷这么多年活得好好的,从放出去的这一年更是过上乡绅富户的好日子,可是自己才命人一查她,她就突然遭了意外死了,这世间哪有这么多的巧合!
楚千尘的乳娘在她六岁时就病死了,她的稳婆举家都搬走了,不知所踪,现在连管事嬷嬷俞嬷嬷也凑巧在这个时候死了,这么多“巧合”,那就根本不是什么巧合了。
沈氏的心跳“突突突”地加快,脸色愈来愈凝重。
她心里不免浮现一个念头:这些巧合的背后必然藏着一个人,而这个人做这些是不想让她查这件事吗?所以才用各种方式将知情人“灭了口”。
沈氏的眼皮猛地一颤,缓缓地闭上了眼。
她阖眼后,神情端庄温婉,阳光下,她的面色略显惨淡,那双攥紧的手显示出她并没有此刻看起来那么平静。
她的心中似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久久不能平息。
周围陷入了寂静,气氛则随着这沉寂的延续变得越来越压抑了。
屋外传来了枯燥乏味的蝉鸣声,声声哀泣。
就在陈嬷嬷觉得快透不过气来的时候,沈氏睁开了眼睛,眼神也沉淀了下来。
她轻声问道:“我让你去国公府借人的事,你没泄露吧?”
“没有,这事是您亲自叮咛过的,奴婢谁也没说。”陈嬷嬷忙道,接着她就把自己当日是怎么亲自跑了一趟穆国公府,找了国公夫人借人的事说了一遍。
当日,沈氏和楚千尘才刚去过一趟国公府,还把顾之颜带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