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出手打断人腿的事情,没多久上面就知道了。
上面专门把陈部从燕京派了过来,把李国庆骂了一顿。
挨顿骂还不算完,陈部还带来了上面对李国庆的处理意见:罚他去西北的三北防护林种树。
三北地区是指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那里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
70年代以前,三北地区黄沙漫天,沟壑纵横,极大影响当地人民生产生活。1978年11月,最高层作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大决策。
按照规划,“三北”工程建设期限为1978年至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上面给李国庆分配的治沙地就在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是蒙语,意为“不好的水”,荒沙地、盐碱水是毛乌素的标志。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省榆市长城一线以北,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古长城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地方。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导致了毛乌素沙漠的形成。
毛乌素沙漠面积达到4.22万平方公里,全年降水量最多只有440毫米,风沙肆虐、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毛乌素沙漠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早在唐朝时期,这里曾是天然牧场,牛羊成群,草木茂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和沙化。到了明清时期,毛乌素地区已经成为一片沙海。
因为地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毛乌素地区也经常发生战乱,这也是这片区域草地森林退化的原因。
更加严重的是,毛乌素沙漠一直到民国都在不断扩张,蚕食榆林县本就不多的耕地。在秋冬干燥季节,西北风一刮就是满天黄沙,沙尘暴一直困扰着毛乌素沙漠周边的省市。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是许多上了年纪的榆林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面对沙漠化的威胁,榆市开始了长期的治理工作。最早在50年代,当地就开始组织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措施,毛乌素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新华夏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林业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
1950年4月,陕省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国家林场建设与群众造林工程同步推进。
1981年,榆林当地又制定政策,提出可将“五荒地”(即荒山、荒沙、荒滩、荒坡、荒沟)划拨给社员,允许长期使用,所植林木归个人所有。
1985年,榆林再次放开政策,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榆林的广大农民,卖掉家里的羊,一家几代人投入到治沙的伟大事业里,少的承包几百亩沙地,多的承包几千上万亩沙地。
不差钱的李大老板一张嘴就承诺包下100万亩沙地,还专门成立了治沙公司,并承诺等沙地变成森林以后,无偿捐献给国家。
但是上面还不愿意放过李大老板,要求他至少亲手种下1万棵树。
怕李大老板逃跑,上面还派了一个班的军人把李大老板押上了军用运输机,把他押到榆林补浪河,交给当地的民兵连看管了起来。
补浪河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距榆林城区65公里。
1974年5月14日,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建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在风沙肆虐的补浪河大水湾黑风口开始治沙造林。
当时在补浪河插队的知青童军听说要组建女民兵治沙连,便赶忙到公社报名。时任公社一把的姚志英打量着童军,劝阻道:“大漠里种树,很苦的。城里来的女娃娃,吃得了那些苦吗?”
看着大队女青年席永翠和村里的7个姑娘都报上了名,女知青童军急了,回去写了一封请战书,跑到公社门口大声读了起来:“广阔天地炼红心,治沙造林献青春。愿洒浑身千滴汗,誓叫荒漠变绿洲。”
最终,请战书变成任命书,童军成为长城姑娘治沙连的第一任连长,与席永翠、王莲芳、杨秀珍等一同打好背包、扛起红旗,义无反顾地向大水湾挺进。
1985年,补浪河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治沙连经常性集体活动暂时中止。有人提出把连队的财产分了,把树林砍了。
当时的女民兵连连长潘生清,这个与风沙搏斗了6个春秋都没掉过一滴泪的坚强姑娘,面对蜂拥而至要砍树的人,放声大哭,她大声喊道:“谁要砍树就先砍我!”
潘生清先找公社一把,接着又一个村一个村地找村长,目的只有一个:财产可以分,树不能砍。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