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女生耽美>胡杨柳的新书> 第6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始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始末(1 / 2)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关于国家兴亡的抗争,在历经沉浮后,改革的硝烟已经慢慢散去,但是当初为了复活强东的变法,最终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一步步地把北宋王朝推向覆灭的边缘,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变法,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呢,变法又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公元976年十月,不满50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死于宫中,关于他的死因,有所谓俯生竹影的传说,号称千古之谜,16年前,他靠政治阴谋夺取了统治权,16年后,他的地位又被另一场政治阴谋所夺得,继承帝位的是赵光义,宋太祖的弟弟,也就是宋太宗,宋太宗在即位之初,就发誓要继续推行宋太祖的政策,实现他未尽的梦想,以此证明他是忠实的继承者,为此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大兴科举,实行崇文义武政策,确立文官政治,公元979年,他亲自率军攻灭了北汉,其后两次进攻辽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在灰心之余,他逐渐放弃了收复燕云16州的梦想,转而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政治上保守的气息开始弥漫,宋朝的统治,开始出现积贫积弱的危机,这一切构成了北宋中期变法运动的原因,宋真宗即位之初,就面临辽军亲兵的威胁,公元1004年,辽军又一次南下逼近黄河,纵停震动,朝臣提出迁都辟敌之意,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结果宋军士气高涨,抗辽形势一片大好,并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就是在这种对宋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公元1005年,宋阙与辽在禅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签订了屈辱的合议,史称缠渊之盟,虽然缠渊之盟对宋而言是一个屈辱的盟约,但是它却保证了双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和平的局面,缠渊之盟后,宋朝举国上下顿觉天下太平,知事阶层犹厌享乐,疏于政事,宋真宗也日益昏亏,听信奸臣王钦若的传言,罢免了宰相寇准的职位,又制造天书封禅的闹剧,使宋太宗以来逐渐形成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更加积重难返,到宋真宗的儿子宋仁宗时期,局势更加紧张,北宋和西夏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北宋军队三战结败,而国内又出现诸多起义,兵变和叛乱,四,这种情势迫使仁宗要设法解决这些危机,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更加强烈,这时庆历新政也就应运而生了,庆历是宋仁宗第六个年号,庆历三年即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用享有声望的范仲淹复辟等执政,范仲淹复辟等人清醒地意识到宋王朝面临勇官,勇兵勇废的威胁,提出明处置易,侥幸,今共举则官长军功,田后农桑,修武备简,姚役谈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立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书研示,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内容严重触犯了封建腐朽势力,限制了大官僚的特权,如撤换不称职的官员,限制官员恩因,任子特权等,从而使新政四面受敌,反对之声四起,当初坚决支持改革的宋仁宗也开始动摇,下诏废除一切改革措施,同时解除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并将它贬至邓州,即今天河南邓县复辟,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也相继被逐出朝廷,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后,宋仁宗继续统治了近20年,宋朝的社会危机继续存在,公元1044年,宋朝和西夏订立合约,西夏虽然对宋称臣,但是宋朝每年却要赐给西夏大量银绢,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虽然宋仁宗的改革决心已经消沉,但士大夫的变法思潮仍然高涨,继承仁宗皇位的是宋英宗,赵蜀婴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而是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他很想有所作为,但体弱多病,又因追赠生父名分问题引发严重政治纷争,等到纷争平息,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振兴国事的改革大业只好留给他的儿子宋神宗去完成,宋神宗赵旭是宋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时只有20岁,而这时的宋朝,已经向一个五脏皆患固疾的中年病人,神宗认识到,若任其恶化,宋王朝必将衰亡,若强力挽救还有转弱为强的机会,在他登上皇位不久,就向元老大臣复辟询问富国强兵之术,但这时的复辟已经失去了改革的热情,劝神宗20年不言兵,实际上是让他放弃改革的念头,宋神宗看到从元老重臣那里得不到支持,就寄希望于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向宋仁宗呈送长达万年的上仁宗皇帝言,史书提出变更天下之壁法的主张,言史书没有受到仁宗的重视,但王安石却引起了主张改革的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又因他的人品和学识远超常人,很多人都为他不能被任命为执政大臣而抱不平,宋神宗对王安石倾慕已久,即位后多次与他务面,听取他有关政旨,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改革设想,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在王安石的激励下,宋神宗坚定了变法图强的决心,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他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史,拉开了变法改革的序幕,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主要包括财政,军事教育三方面,在财政方面设置制止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的总机构,以统筹规划政府收支,减少浪费,王安石也很重视农民的处境问题,除规定每年丈量土地使赋税公平,有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外,还实行青苗法,帮助农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