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方擅长医术,又通晓印度医书,他被夏埙留下来翻译医书,再请王伟派人,在孟加拉建立港口据点,直接和印度进行贸易。
王伟执掌交趾水师,已有半年。
水师成员来源驳杂,有广东沿海渔民,有投降的倭寇,还有安南、暹罗、柬埔寨归降的水军。
共有两万人,战舰千艘,运输船万余。
驻地是金瓯湾。
大明新占的土地,暂时还在用老名字,新名字需要翰林院起,内阁审核,最后由皇帝阅览,才能定下来。
尤其是对海洋的命名,中枢已经吵起来了。
姚夔认为,沿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叫法。
而耿九畴却认为,东西南北用完就没有了,而且这些名字难以凸显出大明的威严来,当启用新名字。
朝中官员皆在争论,如何起名,哪个名字更好。
从北京吵到南京。
朱祁钰御批,海洋以大明朝代来命名,比如唐海、金海、元海等等;
近海则以华夏历代先皇的年号来命名;
重要海湾以明代皇帝年号命名,非重要海湾以功臣的名字命名;
重要海峡则以华夏伟人的名字来命名,非重要的则以名臣名将的名字来命名。
却遭到都察院的反对,认为这是冒犯名讳,是大忌。
内阁吵到朝堂,朝堂吵到民间。
天下报纸,都在议论,该怎么命名新领土。
不止海湾,很多城池的名字都要改,山川湖泊、岛屿,都要改。
这些新城,是无迹可寻的,从史书上找古名字,未必属于华夏的,而翻译过来的名字,又难以彰显大明的所有权。
足足吵了两年,最终皇帝下圣旨,组建一个起名所,诚邀天下博士,入起名所,由起名所给新占土地命名,由内阁审批,再由皇帝御批,通过后,再通行天下。
起名所还开办了个起名报,征集天下饱学之士的意见。
反正有折腾一年多了,各地还没有确定的名字。
王伟在金瓯湾建立水师衙门。
又向柬埔寨租借了富国岛和龙岛,得以顺利通行柬埔寨,抵达暹罗,又跟暹罗租借了阁骨岛、阁昌岛,并租借了曼谷,作为陆地上的补给地点。
暹罗王狮子大开口,王伟捏着鼻子同意。
只是借一块地,建立军港停靠,在陆地上得到补给而已,沿途各国还能赚钱,也能跟着贸易,算是好事。
绕行暹罗,通过马六甲海峡。
掌管马六甲的就是马六甲王国,其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对大明极为恭敬。
永乐朝,马六甲的国王亲自携家带口来大明朝贡,
王伟上表给马六甲国王,请求马六甲赠与大明一块地,允许大明船支停靠在此。
马六甲国王将一个荒凉的小岛,赠予大明。
这座岛上居住着淡马锡难民,也就叫淡马锡岛,以后会叫新加坡。
现在这个岛,原住民也就两千来人,但位置极为重要,扼守东西贸易的咽喉要道。
王伟亲自登岸,入朝感谢马六甲国王的慷慨,并赠送马六甲国王一支火绳枪,一船纸张,和一套书籍。
并承诺,这座岛算大明买的,大明愿意给十船瓷器、十船丝绸,以示恩宠。
回程的时候,王伟去三宝山上香。
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停在马六甲,将大明辉煌的文明传到了马六甲王国。
所以,马六甲王朝将郑和攀登过的一座山,命名为三宝山。
马六甲国王苏丹曼苏尔沙,他去年继位,尚未得到大明册封的他,投桃报李给送给大明一处岛屿。
大明也会十分大方的赏赐他们东西的。
现在叫淡马锡,以后这座小岛,就叫新加坡。
王伟和曼苏尔沙解释,大明非屠戮安南人,而是安南人不服王化,叛逃大明后,摸黑大明而已。
不管马六甲王国信不信,反正王伟信了。
王伟留下人在淡马锡筑城,建立军港。
而王伟前脚刚走,曼苏尔沙就给大皇帝上书,请求大皇帝居中调停暹罗攻打马六甲王国的战争,请暹罗罢兵。
王伟又和下缅勃固王朝达成协议,租借大光(仰光),作为明船停靠的地点。
在孟加拉,大明还有一个宣慰司。
底马撒宣慰司。
于永乐三年设置,陈嘉猷抵达的最后一个宣慰司,就是底马撒宣慰司,陈嘉猷一番赏赐后,才进入印度。
王伟最后一个陆地据点,就在底马撒,就是孟加拉。
这条航线,最快能缩短十五天左右。
王伟派人反复试航。
禀报给中枢。
并和印度诸多小国进行贸易,纳入朝贡体系